北大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可降解尼古丁 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北大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可降解尼古丁 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姜长涛团队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首次揭示了人类肠道菌群可以有效降解肠道尼古丁 , 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北大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可降解尼古丁 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文章图片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代谢性疾病 。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 , 吸烟与该病进展密切相关 , 但目前在医学上缺乏有效干预策略 。 姜长涛介绍 , 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代谢性疾病 , 聚焦“器官对话”解答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键发病机制 。 “研究发现 , 当人们吸烟时 , 尼古丁会在人体肠道累积 , 通过肠道与肝脏的交互调控‘对话’ , 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基于以上发现 , 团队提出了“代谢性疾病肠治”的新理论 , 揭示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通过介导器官间对话调控代谢性疾病的新机制 。
北大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可降解尼古丁 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文章图片
团队发现 , 尼古丁累积后 , 肠道菌群发挥着重要的降解作用 , 其中的关键肠道共生菌——解木聚糖拟杆菌 , 可通过新型尼古丁代谢酶有效降解肠道尼古丁 。 姜长涛说 , 该成果首次将吸烟过程中的尼古丁肠道累积引入研究视野 , 揭示尼古丁的肺外作用机制 , 为吸烟患者提出了警示 , 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首次将“养肠道、保健康”的新理念延伸到了吸烟型代谢病患者的治疗策略中 , 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方向 。
北大团队发现肠道菌群可降解尼古丁 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提供新思路
文章图片
长期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密切相关 , 如不加以干预和治疗 , 可能会诱发不可逆的肝硬化甚至肝癌 。 尽管研究显示 , 人体肠道中微生物具有降解尼古丁的能力 , 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吸烟相关疾病的进程 , 但姜长涛仍提醒烟民:“过度吸入尼古丁依然会对身体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 , 建议尽早戒烟;而对于还未陷入尼古丁‘深渊’的人来说 , 远离吸烟、远离二手烟 , 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 ”
#唐纤谷##纤唐##纤唐一号#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