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由于生产力低下 , 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乏认识 。
下个流星雨 , 皇上就得琢磨半天 , 莫非我的所作所为惹恼了上天?
所以 , 古时候的人经常用占卜的手段来研究自然现象 , 预测未来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尤其是东汉时期 ,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醉心于易经 , 专门研究图谶 。
这是因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就是靠“刘秀当为天子“的预言起家的 。
除此之外 , 他一生中的经历的几次重大转折也都被人成功地预言了 。
所以 , 刘秀当皇帝以后 , 特别注意培养懂图谶、会预言的人才 。
甚至将图谶尊称为“经谶” , 把它的地位提得儒家“经典”一样高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什么人事任免啊 , 什么重大问题决策啊 , 都要依靠谶纬来决定 。
那个时候 , 会《诗经》不如会《易经》 , 很多读书人都醉心于占卜术 。
如果谶纬学得好 , 就很容易被提拔为官 , 这是东汉的一大特色 。
南阳的樊英自幼在三辅受业 , 通晓《五经》 , 尤其擅长《易经》 。
有一次 , 南阳西南方向突然乌云滚滚 , 天黑得吓人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樊英对学生说 , “一定是成都发生了大火 , 这朵云彩是在灭成都之火 。 ”
这个学生就在日记本上记下了这件事 , 并写信给成都的朋友去验证 。
果不其然 , 成都有人证实 , 那一天果然发生了大火 , 并被雨水扑灭 。
这一下子可轰动了 , 所有人都感叹 , 樊英对《易经》的掌握已经出神入化 。
樊英出名之后 , 汉安帝多次征召樊英出来做官 , 樊英都没有答应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汉顺帝登基之后 , 再次请樊英出山 。 结果呢 , 樊英照例装病不去 。
这可把小皇帝惹火了 , 下令给南阳地方领导 , 你抬也得给我把樊英抬来 。
在地方领导的热心关怀下 , 樊英不得不进京 , 但到了京城便"一病不起" 。
于是 , 樊英真就被人抬进了金銮殿 , 让御医一诊脉 , 果然是病了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文章图片
皇上没了辙 , 只好让他回家了 , 但每年送谷千斛 , 牛一头 , 酒三斛 。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当国家有灾害发生 , 汉顺帝就派使者去咨询樊英 , 有无破解之法 。
说完樊英 , 说说李固的父亲李郃 , 他也是通晓《五经》 , 长于《河洛》风星 。
公元88年 , 汉和帝即位 , 为了解基层情况 , 分派使者到州县 , 微服私访 , 体察民情 。
其中 , 就有俩使者被派到了益州 , 也就是现在的成都、重庆一带 。
这俩人为了解社情民意 , 晚上没有住迎宾馆 , 而是选择了普通客栈 。
结果遇到了也正在住店的李郃 ,
因为是夏天嘛 , 晚上很热 , 大家睡不着 , 都在院里乘凉闲聊 。
李郃看了一会儿星空 , 突然问两位使者:
“您二位不是从京师来的嘛?从京师出发时 , 听说朝廷往益州派了两位使者吗?”
两人一听 , 吓了一跳 , 惊讶地互相对看一下 , 然后答道:“没有听说过 。 ”
俩人中的一个又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朝廷派了两位使者呢?”
李郃指着星星告诉他们:“你看 , 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 , 所以我知道 。 ”
这句话嘛意思呢?
东汉文化人为何都喜欢研究未来学,读完这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