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眼内压升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 二 )


与单纯使用降眼压药物相比 , 手术的降眼压效果更佳 , 且神经功能可部分恢复 。 部分研究者认为 , 青光眼滤过术后 , 随着眼压下降 , 部分对高眼压耐受性强的区域 , 神经功能易恢复 , 但随着随访年限延长 , 视野可能有恶化趋势 。
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眼内压升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手术后视野可部分恢复 , 但只局限于术后短时间内 , 随着时间延长 , 手术对其结构和功能已基本不存在影响 。 因此 , 本研究中视野损害进展与手术无关 , 主要是因为随访基线已为术后3月以上 , 甚至更久 , 手术对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基本不存在 。
在临床工作中 , 我们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峰值眼压 , 对于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欠佳者 , 可尽早手术干预 , 对于老龄患者 , 应密切监测神经结构及功能变化 , 及时发现病情进展 。 临床工作中 , 单纯依靠结构性或功能性检查往往会因为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配合度、外界因素干扰等 , 导致无法及时发现病情进展 。
视野损害进展呈线性 , 而不同的基线视野缺损程度下 , 线性进展幅度不同 , 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斜率 , 即轻度视野缺损患者视野损害进展速度更快 。 对于晚期青光眼患者 , 随访可借助3DONH检查等视野外检查 。
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眼内压升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
文章图片
0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结构性检查的方法有很多 , 但部分还存在局限性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结构性检查
目前临床较常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相关的结构性检查主要包括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3D立体视神经头(ONH)检查、节细胞复合体(GCC)的平均厚度检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等 , 以上虽均为结构性检查 , 但因其检查方式各有不同 , 适用的病情阶段也存在差异 。
对于轻度视野缺损的青光眼患者 , 黄斑区GCC的平均厚度及黄斑下GCC的厚度检测 , 对其病情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3DONH检查因不需要在扫描时精确分辨视网膜各层的特性 , 主要用于随访晚期青光眼患者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反映了RGC轴突的数量 , 通过测量其厚度 , 可以间接反映RGC的存活 。
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眼内压升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
文章图片
采用OCT测量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组织学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 影响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因素众多 , 主要是扫描环的位置、扫描速度以及成像时间 。 与时域OCT相比 , 频域OCT在扫描速度上极大提高 , 成像时间也大为缩短 , 减小了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异 。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109.758±9.095)μm , 青光眼患者为(79.538±18.536)μm , 较正常人明显偏薄 。 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各种厚度参数中 , 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诊断效能最高 。 此外 , OCT可以有效区别正常人和青光眼患者 , 在青光眼诊断方面非常实用 。
2、结构性检查与功能性检查的局限性
视野检查属心理生理学范畴 , 其影响因素众多 , 主要包括:受检者的理解能力及配合程度、瞳孔的大小、屈光间质的混浊程度、受检者的精神状态及检查者的熟练程度等 。 因此 , 视野检查报告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患者的视神经损伤情况 。
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知识,眼内压升高属于危险因素之一
文章图片
鉴于患者的教育水平及心理素质等差异 , 视野检查结果的假阳性率高 , 固视丢失率高 , 且可重复性差 , 容易造成误判 。 任何的视野分级系统都很难被广泛接受 , 主要因为常规的视野检查方法过于简单和单一 , 而且是主观且缺乏信服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