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文章插图

柳公权《神策军碑》第一页
问:—–?
答:先学楷书!
问:楷书学谁的好?
答:学颜柳!
问:为什么?
答:颜筋柳骨!
这是大多数学习书法人最常听到的一段对话 。“颜柳”中的“颜”便是指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 。“颜筋柳骨”指的是他们的楷书风格特征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两个人都是以楷书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书家,但是,从年代上来看,颜真卿是属于中唐时期的书家,而柳公权是属于中晚唐时期的书家,所以“颜柳”一词的组成也是颜在柳前,而实际从书法的传承关系上来讲,柳公权也是颜真卿的最有代表性的继承者 。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文章插图

颜真卿《多宝塔碑》首页
我们知道,唐朝是楷书达到最高峰的朝代 , 在初唐便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 , 到了中唐颜真卿时 , 楷书中人们的注意越来越转向点画的起笔、收笔、转折处,这使得楷书笔法中的提按、留驻不断被强化,以至于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便是这种趋势的代表性作品 。而作为中晚唐的柳公权,其作为颜真卿的楷书继承者,其继承的是对颜真卿楷书笔法的提按、留驻,但是柳公权对于点画的控制更加精准和细致,每一起笔、收笔和转折的动作都更加的规范 。至于对单字的结构方面 , 柳公权其实与颜真卿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 柳公权的结字更加严谨、匀称,如果单纯从结字来看,柳公权结构其实更多的是受到了初唐时期欧阳询等书家的影响 。所以,从笔法与字法这两个楷书最重要的层面来讲,柳公权实是楷书的集大成者 。
然而 , 现在以柳公权的楷书作为入门学习者却是有些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感觉,这其中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网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发问:“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学柳体?”等等,回答的多半都不成体系,而且很多是以偏概全或者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好恶 , 笔者不揣浅陋 , 试总结归纳出以下若干条当代人书法学习不选择柳公权的原因以做回答 , 希望对有此疑问或者是对初学书法者有些作用,当然我在这里更有抛砖引玉的期望,期待大家一起来发表补充意见 。
一:柳体的技法太丰富,对初学者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太难写!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这是我以为大家不选择或不愿意去学柳体的第一个原因 。诚然,如前所言,柳公权是楷书之集大成者,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也是楷书的终结者 。我们来看,颜真卿(708—784)之前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初唐楷书的重要书家,颜真卿之后 , 真正可以开宗立派,与颜、虞、欧、褚并立的楷书书家,严格意义上来讲 , 只有柳公权!至于元代的赵孟頫,其楷书更多的是加进了行书的笔意,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楷书书家,赵孟頫之后的楷书发展则更多的是体现在小楷上产生了一些比较重要的书家,比如:倪瓒、宋克、祝枝山、王宠、文徵明等 。
作为楷书终结者的柳公权在楷书的笔法和字法上几乎是达到了一种极致!但是对于后继者而言,学习柳体很难再有发展和发挥的空间了!
柳体楷书的每一笔画的起行收都有着非常规范的动作,非常的严谨,一个动作不到位 , 笔画的形态便出不来,写出来的字就与柳体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对初学者而言,很有挫折感 。而且柳体的结字也是非常的精准 , 所有笔画偏旁的布局位置都不能有稍微的偏离,否则便成不了字,其穿插避让要严丝合缝的如同中国古代的家居中的榫卯结构一般的精确 。基于柳体的技法太过丰富 , 难以掌握 , 所以愿意初学就挑战柳体的人是越来越少 。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文章插图

柳公权《玄秘塔》单字欣赏
二:柳体笔画的装饰性太强 , 有美术化的倾向,这和现代人的书法审美不太对得上 。
柳体楷书的每个笔画的起头和收尾都有着非常完美的形态,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很有装饰性,更接近于现代美术字的感觉 , 如果从工艺美术的视觉审美来看柳体,毫无疑问是完美的,但是书法是艺术而不是美术,更不是工艺美术 。尤其是我们现在常看的主流印刷书体,其实很多的笔画原型便是从柳体演变而来 , 这样就更加让当代人对柳体的欣赏多少带有印刷体的感觉,这便和现代人对书法的审美对不上 。当代人学习书法的目标肯定没有多少是想学成印刷体的,所以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与目标上来讲,选择柳体来学习的人肯定也就相对的少了!
三:柳体的书写性与创作性都有太大的局限性!
练过或者认真的细读过柳体法帖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柳体楷书给人的感受是每一个笔画都是独立的,每个字也是独立的,这也就是说 , 柳体楷书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一点,在单字上而言,就是书写的连续性不强,在通篇章法上而言,那就是节奏感没有了 , 通篇非常的严整,但是不生动!柳体楷书的这种对书写性的局限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对创作的局限 。所以 , 对于书写和创作都有巨大局限的柳体楷书,不感兴趣的人很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四:历代书家中,学柳体获得成功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这条原因列出来,很多的朋友会说:谁说一学书法就想到成名成家 , 要做千秋之想?诚如此言,但是我们来梳理历代书家中,学柳体并能够进入到书法史或者说享有盛名的书家确实是寥若星辰一般的事实,是要告诉大家 , 其实自古以来,学习柳体楷书的人也同现在一样——很少 。在笔者有限的见识里,书法史上学习柳体并多少在自己的书法风格里呈现出柳体特征的书家 , 大概也就是宋代的蔡京和当代的启功先生了,蔡京学柳体有相关的文献可以找到证据,而在其存世的一些法帖作品上可以看到 , 其书法风格上还确实有些柳公权的书坛特征 。而当代的启功先生是确实对柳体下过很长时间和很大的精力的,我们可以从很多已经出版的启功先生的作品集等相关的资料上看读到,这里也通过网上找到启功先生临柳体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文章插图

启功临《玄秘塔》-1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想学书法先学什么

文章插图

启功临《玄秘塔》
五:当代的展览评选机制及书法培训机构的功利性也是柳体没有多少人学的很大一个原因 。
我们知道 , 书法在当代脱离了实用的范畴之后,已经逐渐的转变为一种纯粹的艺术 。而作为艺术的书法 , 毫无疑问,入展和获奖便成为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方向与目标!在当前,以中国书协为主导和主体的书法展览及评选机制上来看,其主要是面对成人的 , 是以确定书法家身份为主旨的展览与评?。橐恢币岳词潜蛔魑榉ǖ娜朊攀樘澹话愣允遣换岜皇榧依吹弊鐾陡宓淖髌防囱≡竦模獯用磕甑母髦执笮≌谷校?投稿的稿件书体分类中就可以看到 , 楷书作品相对行草乃至是篆隶都要少,相对而言,楷书里的小楷还多些,就算偶尔能看到中楷和大楷的投稿,这些投稿作品也基本不可能会以工稳如柳体这样的风格的作品 , 因为这类作品就算投了,也基本上是不可能入展,更别谈获奖了!
而除了各种展览评选不待见柳体楷书之外 , 社会上各类书法培训及各个学校的书法课程上也很少选择柳体,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和我们文中所列的第一条原因是一样的:柳体太难学了!因为难学,所以培训和学校基本也就不选择柳体来做课程推荐了,学生难学,成绩上不去 , 效果出不来,影响培训机构的招生,这当然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到柳体楷书作为入门书体的推广与传播,就算有一些家长或者初学者专门提出能否教柳体,书法培训的老师也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到最终放弃学习柳体,因为作为老师来讲,能把柳体写好的很少,更别说能够教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