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代表“王道”的方剂,可用于“一切脾胃不健,一切痰湿缠身”

一个代表“王道”的方剂,可用于“一切脾胃不健,一切痰湿缠身”

文章图片

一个代表“王道”的方剂,可用于“一切脾胃不健,一切痰湿缠身”

人们常说 , “XX才是王道” , 那么 , 究竟什么是王道?《尚书》有言 , “无偏无党 , 王道荡荡” , 由此可知 , “公平”、“正义”、“仁义”就是王道 。 然而 , 在清代 , 有一个中医奇人 , 名唤陈士铎 , 在他的《石室秘录》中曾提到了“王治法” , 也就是“王道治法” , 而在王道治法的选方中 , 仅仅选择了一个方剂 , 而且称它是王道治法的“最妙者” , 那么 , 这个代表王道的方剂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六君子汤 。 陈士铎不无感慨的说道 , “所谓王道荡荡 , 看之平常 , 用之奇妙” , 并进一步指出 , 妙用此方“日计不足 , 岁计有余” , 又何必需要“用参至两计 , 加桂、附以出奇哉”?并说这是“王道之法也” 。
那么 , 六君子汤究竟是何许方也?至于六君子汤的来源 , 一直以来都是认为它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里的方子 , 但是在现行的《局方》里却没有找到六君子汤的记载 , 在“四君子汤”“二陈汤”的方子里也没有相关的加减化裁 。 从现存的中医古籍文献来看 , 六君子汤始见于明代的《医学正传》 , 但是《医学正传》中却说六君子汤引自《局方》 。 由于《局方》的流传 , 也经历了多次增删 , 现存的《局方》不能全部代表各种《局方》的增删版本 , 所以 , 对于六君子汤的方源 , 可能还是这样写比较稳妥: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录自《医学正传》 。

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其实很简单 , 全方由“陈皮一钱 , 半夏一钱五分 , 茯苓一钱 , 甘草一钱 , 人参一钱 , 白术一钱五分”等6味中药组成 , 原方用法是 , 将这些中药切细 , 一次使用 , 煎煮时 , 可以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 , 最好是用新汲水(刚刚打上来的井泉水)煎服 。 对于六君子汤的这个剂量 , 并不是一天的剂量 , 而是一次的剂量 , 现代临床使用时 ,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 从六君子汤的药物组成来看 , 这明显就是《局方》里四君子汤与二陈汤的合方啊 ,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齐备 ,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二陈汤俱在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坚信六君子汤出自《局方》的一个有力佐证 。

六君子汤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 临床上多以“面色痿白 , 语声低微 , 气短乏力 , 食少便溏 , 咳嗽痰多色白 , 恶心呕吐 , 胸脘痞闷”等症状为主要特征 , 舌脉上多以“舌质淡、舌苔白腻、脉虚”为主要特征 。 对于六君子汤的临床妙用 , 还是清代名医徐大椿直抒胸臆 , 他认为六君子汤是“补气化痰之剂 , 为气虚痰湿内聚之专方” , 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天机 , 而且 , 至今来看 , 都是切中肯綮的 。

六君子汤的君臣佐使 , 历代医家并没有明说 , 一般都是说 , 全方用四君子汤益气补虚、健脾助运 , 用以治本;用半夏降逆和胃、消痰除满 , 用陈皮调理气机、燥湿化痰 , 用以治标 。 实际上 , 六君子汤是由它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特色的 , 全方以白术为君药 , 主要起到健脾助运、燥湿化痰的作用;以人参、茯苓为臣药 , 主要起到补气扶元、渗湿健脾的作用;以半夏、陈皮为佐药 , 主要起到燥湿化痰、行气和胃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 , 主要起到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的作用 。

六君子汤虽然只有六味中药 , 而且是由被誉为“补气第一方”的四君子汤和被誉为“化痰第一方”的二陈汤合二为一的一个奇效良方 , 它的配伍暗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玄机:一方面是全方以益气健脾之药和燥湿化痰之药联合运用 , 起到“补泻兼施、标本兼治”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全方一部分中药甘温补脾 , 以助运化之功 , 并杜绝生痰之源 , 一部分中药燥湿化痰 , 以除中焦之湿 , 且辅助脾运之复 , 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这样六味中药 , 补中寓消 , 补而不滞 , 因此以“君子”命名 , 诚如明代医学家吴昆所说 , “名之曰六君子者 , 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 , 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