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多商量 办事就顺畅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合阳县王村镇坊社社区探索推行的“一核四会”工作法 , 架起了社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 使一件件大事难事迎刃而解
有事多商量办事就顺畅
有事多商量   办事就顺畅
文章图片
在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 坊社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 图为十月二十一日 , 坊社社区居民樊培江在大棚里采摘蔬菜 。 本报采访人员马腾摄
本报采访人员马腾通讯员王英
有事多商量办事就顺畅】有着1813人的坊社社区 , 以前在合阳人的眼里 , 只是108国道旁边一个普通的合并村 。 而现在 , 这个普通的社区摇身一变成为“美丽宜居示范村” , 只要提起坊社社区 , 人们便会竖起大拇指:“那就是一面旗帜!”10月21日 , 采访人员走进合阳县王村镇坊社社区 , 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 , 一片片苍翠的绿树 , 居民房屋内外焕然一新 。
谈起坊社社区的改变 , 有居民揭秘:“‘一核四会’工作法让社区里的大小事都一清二楚 。 有了干部和群众的参与商议和共同决策 , 社区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 ”
2014年 , 坊社村和北蔡村合并成为坊社社区 , 由于新社区规划问题 , 部分群众因利益冲突对两村合并有不小的抵触情绪 , 居民之间吵架、打架现象时常发生 。
面对治理新情况 , 坊社社区开始探索解决之道 。 “办法是问题逼出来的 。 ”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晓龙坦言 。 2015年 , 为了解决社区出现的问题 , 社区干部挨户走访 , 倾听每一位居民的诉求和意见 , 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 , 逐渐摸索出“一核四会”工作法 。 通过“落实一户一宅 , 多占宅基地归公” , 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规划难、邻里之间协调难的问题 。
社区干部樊继东说 , 当年 , 社区内的一场场商议 , 将“是不是要规划”变为“如何规划” , 同时通过民主商议决策 , 20天内整理出了300余亩土地用于新社区建设 。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 统一规划设计的居民楼拔地而起 , 形成了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 看到“一核四会”工作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后 , 群众对社区的治理和建设热情高涨 。
“一核四会”即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 , 村民委员会为自治主体、村民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村民理事会为德治主体、村庄建设监督委员会为实践主体的农村治理体系 。 通过“一核四会”工作法 , 让群众和干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 “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看似简单 , 却在无形中架起了社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
“一核四会”工作法沿用至今 , 已成为社区里议事办事的“章程” 。 “坊社社区旁边有一片荒地 , 常年长着杂草 。 这片地紧挨108国道 , 这样荒下去 , 太影响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了 。 ”10月21日 , 该社区“两委”召开村庄建设管理委员会会议 , 居民樊培江在会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
据了解 , 坊社社区与108国道相连的50亩建设用地和一般用地属于集体土地 。 樊培江认为 , 如果把这50亩建设用地和一般用地流转在一起 , 用来发展水肥一体化的温室大棚 , 就可以跟附近的50个蔬菜大棚连在一起形成规模发展集体经济 , 不仅能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 , 还能增加群众收入 。
在荒地上发展集体经济是个好主意 。 对于樊培江提出的问题 , 居民代表纷纷讨论起来 。 樊继东说:“种菜的主意不错 , 但是要发展温室大棚 , 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 。 ”
没钱怎么办?“我现在就去动员大家 , 讲讲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 。 ”樊继东站起来说 , 在场的党员和群众代表纷纷表态支持 。 就在当天下午 , 居民很快自筹20万元 。 社区用这笔资金购买滴管、电力管网、自动卷帘机等配套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