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木川:白发的困惑

夜雨丨木川:白发的困惑
文章图片
白发的困惑
木川
古往今来 , 人的衰老似乎都是从头上开始的 。 要不 , 何以有“万事无成两鬓霜”;“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这样的诗句?
在下不谙医道 。 但我听说 , 按照医学原理 , 头发乌黑是因为头发里含有一种黑色素 , 黑色素含量越多 , 头发的颜色就越黑;反之 , 头发的颜色就越淡 。 而人到了一定年龄 , 毛囊中的色素细胞将停止产生黑色素 , 头发也就开始变白了 。 所以 , 年长者总比年少者白头发的多得多 。 观现今之中国 , 老年人的比例多了 , “白发族”满街皆是 。 因此 , 也才有了“白发浪潮席卷中国”之类的说法 。
当然 , 在日常生活中 , 白头发的也不仅仅限于老年和中年 。 在我身边 , 就连二三十岁青年中也多有白了头发的!让人难免生出一些遗憾与困惑 。
中国有中医西医 , 医道一样 , 技术各别 。 按照中医的解释 , 白头发主要是因为肝血不足、气血衰弱 , 或精神抑郁 , 情绪紧张所致 。 当年 , 吴国大夫伍子胥因被追杀 , 焦虑愁闷不堪 , 一夜之间满头黑发变成白发 。 因此 , 便才有了“伍子胥过昭关 , 一夜白了头发”的传说 。
就我个人而言 , 说来见笑 , 还在青春年少的时候 , 头发就白了许多 。 大人们都安慰说 , 这是“少年白” , 不要紧的 。 可我还是觉得 , 年纪轻轻的就白了头发 , 难免有伤大雅 , 更担心找不到媳妇 。 但那时好像并不时兴染发 , 且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 只好“弯刀将就瓢切菜” , 任白发在头顶上慢悠悠地生长 , 也顾不得别人怎样的评说了 。
不知是一种习惯或是一种倾向 , 据我观察 , 国人绝大多数还是以黑发为美的 。 由是 , 便渐渐有了染发这个行当 。
还是好多年前 , 我在农村搞工作队 。 偶然听说 , 乡场上一家剃头铺可以染发 , 这让我很有些新奇和兴奋 , 便决定去试一试 。 只见剃头师傅先是调和了一小碗糊状的东西 , 在头发丛中一阵搞整 , 当时便感觉头顶上粘粘糊糊的 , 象砖工在上面抹了一层厚厚的水泥 , 一点也不舒服 。
从镜子里一看 , 头发黑是黑了 , 却梳得巴巴实实的 , 一丝不乱地紧贴在头顶上 , 活象《平原游击队》里的汉奸 , 自己见了也觉得好笑 。 用手一摸 , 竟全是黑黢黢、粘乎乎的东西 , 下来三四天都无法洗干净……这便是我第一次染发的过程 , 也是生活中永远无法抹掉的记忆 。
光阴荏苒 , 岁月如梭 。 随着一个又一个季节的交替 , 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 , 在岁月的风霜中 , “不知不觉 , 鬓角露出了白发”(刘和刚:《父亲》) , 而且不断扩张 , 悄悄地爬上了头顶 , 安营扎寨 , 来了就不愿再走 。 至此 , 我们也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 , 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其实 , 按医学上说 , 头发白了也算不了多大个事 , 不过是昭示你光阴荏苒 , 青春不再 , 并不影响吃饭睡觉 , 对身体更无多大妨碍 。 而且 , 我也曾不止一次地留意过 , 一些名人 , 如电影前辈白桦、著名播音主持人陈铎等 , 满头银丝 , 一脸红润 , 反倒显示出一派大家风范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许多人讨厌的 , 却是这“稀稀朗朗”的白发 , 不黑不白 , 不老不嫩 。 看身份证 , 是中青年;而看一头白发 , 却又恍若古稀花甲 。 尤其在一些公共场合 , 同一些陌生人交道 , 一时半会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 “不知该在岁月的那一端落腳”(余秋雨) 。 所以 , 不少人仍在各种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规劝中 , 义无反顾地地进行着“自我美丽”的工程:染发 。 用化学物品虚幻的魔力 , 掩饰着逐渐老去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