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本文转自:新华社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近年来 , 云南粮食生产逐渐实现从“单一种植”到“生态种养”、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植”和“农旅融合”的转变 , 稻田收益也更加多元 。
生态种养的丰收
秋收过后 , 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的种植户李文高又忙着在田埂上种蚕豆 。 自2017年以来 , 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 , 他开始从事“稻鱼虾—玉米—蚕豆”生态循环种养 。 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 稻田环沟养鱼养虾 , 田埂上种植玉米、蚕豆 。 玉米、蚕豆是鱼虾的饲料 , 混有鱼虾粪便的淤泥又成了基肥 。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文章图片
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村民在抓稻田鱼 。 (新华社发)
李文高告诉采访人员 , 自家的大米比普通大米每公斤价格高6元 , 还供不应求;今年小龙虾收入了14万元 。 生态循环种养让家里的稻田每亩增收超过1500元 。
在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启山生态农业示范区里 , 油菜、小麦开始发芽 。 就在一个月前 , 这里的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项目获得丰收 。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文章图片
昆明市官渡区宝丰湿地启山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水稻获得丰收 。 新华社采访人员杨静摄
云南启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伟说 , 水稻可以吸收湿地水体的富余营养 , 而种植生态油菜 , 能增加地块的有机物 , 还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生态观光 。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道金荣认为 , 生态种养模式既能提高稻米和水产品的品质 , 还可提升稻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 相关数据显示 , 实施生态种养的稻田 , 农药平均用量减少超过50%、化肥平均用量减少35%以上 。
科技种养的丰收
云南省勐海县的晚稻已进入收获期 , 蓝天白云下的金色稻田格外好看 。 西双版纳菁钰祥莱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坤来到位于勐海县勐海镇的晚稻种植基地 , 准备收割 。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文章图片
图为西双版纳菁钰祥莱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 。 (新华社发)
2018年 , 黄坤的公司开始规模流转土地种水稻、养稻田鱼 。 今年首次种植约1800亩晚稻 , 多为云南自主选育的品种 。
“拥有核心品种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大米 。 ”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袁平荣研究员及其团队已选育出30余个水稻新品种 , 这些新品种近5年来在云南及周边省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 , 增产粮食3亿公斤 。
除选育优质品种外 , 智慧农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 , 也大大减轻了种粮户的劳作强度 。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文章图片
图为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的育秧车间 。 (新华社发)
据云天化曼香云天勐海香米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 , 他们利用数字技术一体化管理优势 , 开辟了一条绿色生态、共建共享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
农耕文化的丰收
近日 , 云南省宁洱县同心镇同心村的100亩旱种杂交稻迎来丰收 , 这里举行了主题为“农耕文明、农业科技”的“新米节”活动 。 在百亩稻田中 , 来自各地的游客在体验收割稻子后 , 还观看了农业无人机展演、参与了稻田迷宫等活动 。
稻田里的多元丰收——云南赋能稻田助农增收
文章图片
游客在宁洱县同心镇同心村的稻田里合影 。 (新华社发)
据介绍 , 宁洱县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 , 打造包含农耕文化、艺术文化、茶文化等元素在内的文化艺术村 , 实现了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