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文章图片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文章图片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

有跑友问老王:跑团的大神天天20公里 , 他们都说跑量是基础 , 是不是跑得多一点就能跑得快一点?跑量堆得越多就越好?水平越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跑量的多少基本是反应了跑步能力 , 速度、耐力都是需要靠跑量的积累来提高 。 像跑全马 , 一般就是需要跑者月跑量达到200公里以上 , 并且有2-3次的30公里以上超长LSD的训练 。 很多专业运动员、业余大神的月跑量上千公里不算稀奇 。

在很多时候 , “堆跑量”确实管用 , 无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得到长足的进步 。 肌肉的耐力、心肺功能的强大都可以慢慢磨出来 , 心理上更是可以通过“堆跑量”来克服对长距离的恐惧 。 因此 , “堆跑量”也是很多跑者的“信仰” , 对有一部分跑者来说 , 可能就是唯一的训练手段 。有很多人沉迷于一天一个半马、一天一个全马 , 确实是厉害的 , 分享到社交媒体上 , 往往可以引来大量点赞 。 但堆跑量往往是和伤病挂钩的 , 堆得一身伤的人也不少 。
堆跑量这件事情到最后边际效应明显 , 付出和收益往往不成比例 , 极易形成瓶颈 , 达不到训练的目标 。 但是沉迷于堆跑量的跑者 , 大多数到最后只是为了刷到某个数据 , 完成仪式感 。

有些堆跑量也堆得不得法 , 之前老王看到过一则新闻 , 有个跑者月跑量300K+ , 最后全马被关门 , 听上去不科学 。 但如果知道他的训练方式后 , 又是相当合理:这位跑友每天跑10公里 , 虽然总跑量较大 , 但是缺少针对马拉松的超距离的耐力训练 , 所以被关门也是情理之中了 。
【|“堆跑量”是不是代表跑步水平高低?】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刚好相反 , 是去年老王参加某个跑步培训的时候 , 一位大哥分享的他的训练方法 。 他一年时间从全马330的时间提升到230 , 每个月跑量也不大 , 没有采用“堆跑量”的方式 , 但是他非常重视间歇跑的训练 , 占到了整个训练量的一半以上 。 虽然这也是个例 , 并不是所有人可以这样快速提高成绩 , 但说明世上并非只有堆跑量这么一种马拉松训练方法 。

所以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堆跑量”这件事情 , 既不能盲目迷信 , 全部的训练就寄托在堆跑量上 , 也不能没有基础跑量就去挑战长距离 。
对于堆跑量这件事情 , 也不是说只要距离堆到了、数字堆到了就完事 , 低质量的跑量对于跑步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 。
就老王个人经验而言 , 有时候跑出去状态就不好 , 硬撑着跑完 , 身体累得不行 , 这种累和平时训练完的疲劳有区别 , 主要是没有心理上的愉悦感 , 整体精神状态低落 。 像这样的跑量我认为对于体能的提高可以说没什么用处 , 就是为了凑个数据了 。

这个时候可能还是做一下交叉训练效果来得更好 , 比如游泳、力量训练、核心训练、骑行等等 。 不要痴迷于跑量数据 , 换个方式训练也是训练 , 不是说跑步能力只有通过跑步才能提高 。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 , 老王有时候会陪老婆去慢跑 , 因为速度慢、距离短 , 心率上升很少 , 也基本不会出汗 , 我觉得像这种太低强度的跑量 , 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跑者来说也几乎不会有什么运动效果 。
一个好的跑步计划 , 即需要低强度的有氧慢跑 , 也需要中高强度的节奏跑 , 也需要高强度的间歇跑 , 还需要超长距离的LSD , 每一种训练方法都会提升一种能力:有氧慢跑建立基本的心肺功能 , 节奏跑提高乳酸阈值 , 间歇跑提高配速 , 长距离LSD提高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