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五)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五)

文章图片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五)

文章图片

刘渡舟十法辨治胸痹心痛(五)
八、益气养阴法
若气虚无以运血 , 阴虚则络脉不利 , 均可使血行不畅 , 气血瘀滞 , 而胸闷隐痛 , 时作时止 。 伴见:心悸心烦 , 疲乏气短 , 头晕耳鸣 , 或手足心热 , 舌质嫩红或有齿痕 , 苔薄白 , 脉细弱无力等 。 治宜益气养阴 , 活血通络 , 刘老常用保元汤合生脉散加减:党参、黄芪各15g , 炙甘草10g , 麦冬、茯苓各20g , 五味子10g , 丹参12g , 桂枝6g 。 方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 , 以扶心气;甘草炙用 , 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而治心悸;桂枝通阳行瘀 , 可用治心气不足、血滞心脉之证;加丹参以活血行瘀;生脉散则益心气 , 养心阴 , 宁心神 。 两方合用 , 共奏殊功 。

若久病或大病之后 , 心之阴阳均已亏耗 , 阳虚不能宣通脉气 , 阴虚不能荣养心血 , 临床症见:心悸、眠差、便干 , 舌淡红少苔 , 脉结代者 , 刘老则以炙甘草汤益气养血 , 通阳复脉治之:炙甘草15g , 党参12g , 桂枝、生姜各6g , 麦冬30g , 生地15g , 阿胶(烊化)10g , 大枣12枚 , 火麻仁15~20g 。 本方为养心复脉的基础方 , 其处方用药体现了益心气、补心血、滋心阴、温心阳的四大功用 , 对气血阴阳不足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病确有疗效 。

九、补益心脾 , 益气养血法
若思虑劳心 , 暗耗心血 , 或脾气不足 , 生化乏源 , 皆可致心失血养 , 心神不宁 , 则发胸痹心痛 。 症见:胸闷隐痛 , 时发时止 , 心悸气短 , 失眠多梦 , 思虑劳心则甚 , 伴有神疲乏力 , 眩晕健忘 , 面色无华 , 口唇色淡 , 纳少腹胀 , 大便溏薄 , 舌质淡苔薄白 , 脉细弱等 。 治宜补益心脾 , 益气养血 , 方用归脾汤加味:党参、白术、炙草各10g , 茯苓15g , 酸枣仁30g , 龙眼肉、当归、黄芪各12g , 远志6g , 木香4g , 生姜6片 , 大枣7枚 。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补心脾之血;茯神、远志而有宁心安神之妙;炒枣仁补肝安魂 , 有治失眠之功;所奇者用一味木香 , 既可补而不滞 , 又可通脾奉心 , 以发挥诸药之疗效 。 诸药合用 , 共奏其功 。

十、滋养肝肾 , 养心定惊法
若素体阴虚 , 或思虑劳心过度 , 耗伤营阴 , 或火热、痰火灼伤心阴 , 以致心阴亏虚 , 虚火内炽 , 营阴涸涩 , 心脉不畅 , 兼以水不涵木 , 风阳内动 , 则胸痹心痛 。 症见:胸闷 , 心悸 , 心中澹澹大动 , 甚则心中痛 , 头摇肢颤 , 不能自已 , 舌绛无苔等 , 刘老治用三甲复脉汤滋阴复脉 , 潜阳熄风:生牡蛎30g , 龟板、鳖甲各20g , 生地12g , 白芍12g , 火麻仁、炙甘草各10g , 阿胶(烊化)10g , 麦冬15~30g 。 本方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而舌质红绛无苔者 , 效果颇佳 。 如果肾水虚于下 , 心火旺于上 , 症见:心悸 , 心烦 , 眠差 , 心中灼热 , 舌红绛少苔 , 脉细数者 , 刘老则用黄连阿胶汤清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以治之:黄连10g , 黄芩6g , 鸡子黄2枚 , 阿胶(烊化)10g , 白芍12g 。

陆某 , 男 , 42岁 。 因患冠心病住院 , 经治两月余病情未解 , 其症见:心前区疼痛 , 憋气 , 心悸 , 恐怖欲死 。 每当心痛发作 , 自觉有气上冲于喉 , 则气窒殊甚 , 周身冷汗 , 舌淡苔白 , 脉弦而结 。 辨证:此系心阳虚衰 , 坐镇无权 , 水气上冲 , 阴来搏阳 , 而使胸阳痹塞 , 引起心胸作痛;水气凌心 , 则心悸而动;心律失调 , 则脉弦而结;阴霾密布 , 胸阳不振 , 故胸中憋气而喉中窒塞;水邪发动 , 肾阳失于约束 , 则其人恐怖欲死 。 治法:通阳下气 , 利水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