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章图片
【科学家创制多年生稻技术】多年生稻试验示范及应用 。 课题组供图
本报讯(采访人员温才妃)近日 , 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 , 在《自然-可持续性》发表论文和研究简报 , 详细报道了该团队20多年来坚持探索多年生稻的培育、创新、应用 。
目前 , 胡凤益团队已成功育成了多个多年生稻品种 , 包括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5、云大107等 , 在中国及周边多个国家试验成功并推广 。 其中 , PR23于2018年通过品种审定 , 具有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等特点 , 是基于种间杂交培育多年生粮食作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
多年生稻种植一次 , 可连续免耕收获3年至4年 , 即自第二季起便无须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产环节 , 仅需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 , 节约生产成本 , 减少劳动力 , 是一种轻简化、绿色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 。
多年生稻连续种植4年 , 每年收获两季 , 平均每季产量为6.8吨/公顷 , 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 。 多年生稻自第二季起 , 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投入68个至77个 , 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 , 极大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 同时 , 免耕生产方式改善了稻田的土壤结构 , 有效培肥耕层土壤 。 据初步预测 , 多年生稻在南北纬40度之间的无霜稻区具有广泛种植潜力 。
《自然-可持续性》高级编辑WilliamBurnside认为 , 该项研究从育种、农艺性状评价、潜在影响、农户劳动力和收入以及可能的种植范围等方面证明 , 把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驯化谷物变成多年生范式是一项重大变革 。
美国农业国际开发署可持续农业研究领域高级顾问JerryGlover评价:“这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 基于该项研究基础 , 通过更多科学家对主要粮食作物多年生性的探索 , 将会产生划时代的新发现 。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2-00997-3
- 《自然·癌症》:中国科学家发现“癌王”对“合成致死”敏感的标志!
- 此人女婿国人皆知,三个女儿皆为著名科学家,堪比宋氏三姐妹
- 脑科学家发现,天天2件小事进步孩子记忆力
- BJC:科学家首次发现,血液微生物DNA可用于食管癌的早筛和预后!
- 脑科学家发现,每天2件小事提高孩子记忆力
- 科学家揭示:不同午睡时长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
- 为何芬太尼镇痛效果几十倍于吗啡?上海科学家揭开其中分子机制奥秘
- 我国科学家揭示 肠道真菌菌群对人体健康影响
- 功能性治愈乙肝,科学家们又近了一步
- AI妙用,告别头秃不是梦!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头发再生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