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不能打“问号”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舌尖安全不能打“问号”
文章图片
舌尖安全不能打“问号”】最近 , 湖南长沙的欧女士发现 , 其网购的面包赠送了尝鲜试吃非卖品 。 然而 , 赠品的外包装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等含量全部为“问号” , 无具体数值 , 配料一栏赫然印着“保密”两个字 。
即使是试吃的非卖品 , 也必须跟其他预包装食品一样 , 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其成分或者配料表 , 以及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等信息 。 这是法律明确的规定 , 也是商家应尽的义务 。 而隐藏这些必备信息 , 把它们变成了“问号” , 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呢?这不能不让消费者在心里也打上大大的“问号” 。 毕竟 , 消费者的知情权不能被“保密” , 舌尖安全更不容“打问号” 。
首席编辑冯大美/图
王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