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二病院“南丁格尔”护理团队变成“爱迪生团”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成都市二病院“南丁格尔”护理团队变成“爱迪生团”
文章图片
护理团队 。 成都市第二人民病院供图
注射、输液、抽血、查房……说起护士 , 人们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场景 , 好像这些就是护士工作的全部 。
跟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 护理技术能力在不断改善 , 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 立足于本职工作 , 管病人 , 管着管着 , 把自己管成了“发明家” ,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病院(以下简称“市二病院”)的护理团队 , 就有一群“发明家” 。
从“南丁格尔”变成“爱迪生”
她6年发明9项专利
今年4月 , 市二病院国际医疗部护士长李玲收到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及引流管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 而这项发明专利的灵感 , 来自于她在ICU的一位患者 。
74岁的曾大爷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 , 身上除了各种插管 , 在肋骨间还需要置入一个导管作为引流管 。 李玲的工作除了要照顾曾大爷洗头、洗脸、吃饭等日常生活起居 ,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帮他翻身 。 “长期保持统一姿势卧床 , 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每隔两个小时就会翻身一次 。 ”每次翻身 , 李玲都会和同事一起合作 , 一人扶着曾大爷的身体 , 一人理顺各种导管 。 胸腔引流导管尤其让大家头疼 , 在翻身的时候需要夹闭引流管 , 操纵很麻烦 。
有一次曾大爷在用镇痛药后 , 发生了谵妄 , 身体会不自主乱动 , 竟然想去伸手拔身上的胸腔引流管 , 幸好李玲及时发现 , 才没有发生大题目 。
如何才能避免拔胸腔引流管的管风险?李玲开始思索这个题目 , 喝饮料的可伸缩吸管给了她启示 。 “假如插管也可以伸缩 , 翻身的时候就不轻易被扯掉 。 ”李玲说 , 她将这一设法和科室的医生进行了讨论 , 在得到大家的认可之后 , 开始画设计手稿 。 经由多次修改 , 终极设计了胸腔闭式引流管夹及引流管装置 。 该装置是在插管设计像弹簧一样的管道 , 不用移动 , 就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收缩 。
“经由试验 , 使用的时候可以利便调整导引流管长度 , 而且可以固定收放 , 在夹断时也利便操纵 , 不仅可以大幅度缩短护理人员的操纵时间 , 而且也可以减少意外拔管 。 ”李玲说 。
实在 , 这已经不是李玲第一次获得发明专利 , 从2016年开始 , 她已经有能持续添加药物的雾化器、能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的支具等8项发明专利 。 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明专利?“在工作中会留心观察 , 假如发现不利便患者的事情 , 会思索如何能改进 。 ”李玲说 。
从“南丁格尔”变成“爱迪生” , 在市二病院的护理团队 , 到处都有像李玲这样的有心人 , 从细节出发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他们在临床中不断进步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 , 结合本职工作介入到护理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中 , 层出不穷的立异和发明 , 推动病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晋升和护理学科全面的发展 , 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
近5年来 , 市二病院护理团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有20余项 , 连续取得省部级科研立项8项 , 省、市级科研立项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项、省医学科技奖9项、市医学科技奖8项 , 出版专著6本 。 整个护理团队 , 培训成了一个“爱迪生团” 。
“爱迪生团”背后
科室研究生护理人才辈出
市二病院护理部为什么能泛起这么多“发明家”?这背后是高素质人才加持和专业培训 。
据市二病院护理部主任姚倩先容 , 目前 , 市二病院的注册护士1721人 , 护理人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职员98% ,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近50名 , 护理高级职称职员80多名 , 护理硕士研究生数目居市级病院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