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下“绣花”功夫建种业“大本营”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巳时,下“绣花”功夫建种业“大本营”
文章图片
俯瞰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项目建设工地 。 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李强摄
探访时间
11月9日9时到11时
探访点位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
11月9日9时 ,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项目建设工地的塔吊伸开巨臂开始作业 。 “往右再来一点 , 好 , 降!”48岁的塔吊师傅顾代虎站在地面 , 拿着无线对讲机 , 指挥30米高空上的塔吊司机转运建材 。 一个个调度口令下达后 , 一吨捆扎好的细长钢筋从高空稳稳降落在施工区域 。
种质资源被喻为种业的“芯片” , 承担保种功能的种质资源库堪称种业“大本营” 。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位于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内 , 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 , 承担起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农业种质资源保存、开发、利用等功能 。 作为建设单位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正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 , 下足“绣花”功夫奋力冲刺 , 确保该项目2024年全面投入使用 。
钢筋上“绣花” , 用心打造精品工程
9时45分 , 随着一捆钢筋平稳落地 , 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着橘色反光背心的工人很快聚拢过来 , 大家分拣材料后 , 又迅速投入各自的工作 。
巳时,下“绣花”功夫建种业“大本营”】“绑钢筋看起来是个粗活儿 , 实际上也需要‘绣花’功夫 。 ”项目施工方——成都兴城集团下属成都建工集团四公司项目经理兰兴建介绍 , 钢筋相当于建筑的“骨架” , 绑扎的位置、松紧、结构都关系到建筑物的受力程度 , 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
52岁的建筑工人李加林一手将扎丝围上钢筋 , 一手拿着绑扎钩灵巧一转 , 扎丝就稳稳地绑在了钢筋上 , 不到10秒钟一个节点就完成了绑扎 。
“穿过去 , 钩过来 , 再将扎丝快速打个结 , 看起来很简单嘛?”面对采访人员的疑问 , 兰兴建笑了笑说:“没有那么轻松哦 , 绑钢筋的手法很多 , 顺扣法、十字花扣、套扣……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采用不同的扣法 。 ”
这还是个重活儿累活儿 。 一根钢筋看起来只有手指一般粗细 , 但重量却不轻 , 5根捆在一起、长度不足0.5米的钢筋 , 足有2.5公斤重 。 每天 , 李加林过手的钢筋有500公斤 , 要完成上千次钢筋绑扎 。
眼下是项目冲刺的关键节点 , 工地上 , 40余名建筑工人正分工交叉作业 , 绑钢筋、支模板、搭架子……在繁忙施工中 , 质量检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
10时30分 , 李加林作业的区域结束钢筋绑扎工作 , 随后 , 施工人员和项目监理人员拿着卷尺和图纸入场验收检查 。 “钢筋数量、截面尺寸均符合图纸要求 。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孙琦明一边测量 , 一边比对 , “每一道工序结束 , 施工方和监理方都要联合检查验收 , 合格后才能开始下一道工序 。 ”
“该项目是省级重点工程 , 也是百年工程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介绍 ,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的使用年限是100年 , 承担着农业保种的重大使命 , 只有下足“绣花”功夫 , 才能打造百年精品工程 ,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 。
高空中“起舞” ,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开塔吊就像在高空‘起舞’ , 要确保吊物稳、准、快地降落 , 很考手艺 。 ”时钟回拨到9时30分 , 趁着卸货的间隙 , 顾代虎才有时间跟采访人员搭话 。 开塔吊属于特种作业 , 需要持证上岗 , 塔吊操作室不到4平方米 , 每天要在狭小的空间内重复无数次起吊、旋转、定点落钩等基本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