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医生提醒:8小时并非标准答案

50岁后,“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医生提醒:8小时并非标准答案

文章图片

50岁后,“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医生提醒:8小时并非标准答案

文章图片

50岁后,“最佳睡眠时间”是多少?医生提醒:8小时并非标准答案

文章图片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的数据 , 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长从12年前的8.25小时降低到了现在的7.06小时 。 这引发了对于理想睡眠时长的关注 , 而最广泛传播的观点是每晚8小时的睡眠 。
然而 , 这个“8小时睡眠”观念最初是与8小时工作制同时提出的 。 工人们为争取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 , 提出了“睡眠、工作、休闲时间各8小时”的口号 。 这一说法似乎成为了大众认知 , 但其实被质疑的声音也从未中断 。
前英国睡眠协会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提出了对这一观点的质疑 。 他指出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 强调“一刀切”的8小时睡眠时间不符合实际 。
个体差异:关注睡眠周期

相对于追求固定的8小时睡眠 , 更应关注个体的睡眠周期 。 成年人通常需要4~6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 每个周期约90分钟 。 因此 , 每晚睡够6小时或是7.5~9小时 , 卡在整个睡眠周期完成时醒来 , 更有助于充满活力 。
最佳睡眠时长:年龄和个体需求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 睡眠需求也各不相同 。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 , 每日睡眠平均在6~7.25小时的人群寿命最长 。

美国睡眠基金会则提供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建议:

  • 1-2岁:11~14小时
  • 3-5岁:10~13小时
  • 6-13岁:9~11小时
  • 14-17岁:8~10小时
  • 18-65岁:7~9小时
  • 65岁以上:7~8小时

在相应年龄段内保持推荐的睡眠时间 , 醒来时感到精神状态良好 , 才能更好地适应个体的需求 。 因此 , 摒弃一成不变的8小时睡眠观念 , 更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睡眠周期 , 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
睡觉时老是做梦 , 是疾病预警吗?
梦境通常发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动期(REM)阶段 , 这个时候大脑活动最为活跃 。 梦境是大脑对日常生活中事件、情感和压力的一种反应 。 然而 , 一些特定的梦境模式可能预示着身体的潜在问题 , 长期出现这些梦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

1. 经常做噩梦:警惕神经退化
根据2022年《电子临床医学》的研究 , 频繁做噩梦 , 如梦中被攻击或扮演动物角色 , 与认知能力下降和帕金森病风险增加有关 。 童年时期频繁做噩梦的人 , 成年后患有帕金森病的几率是其他人群的7倍 。 这可能是神经系统退化的预警信号 。

2. 经常梦见溺水/窒息: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梦到溺水、窒息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 。 当气道受阻时 , 体内可能产生缺氧 , 导致此类梦境 。 若伴随大声打鼾、睡眠中断等症状 , 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与心血管疾病关联密切 , 需及时就医 。
3. 梦到被追赶、跌落:警惕心血管问题
经常梦到被追赶、跌落 , 且醒来后感到心跳加速、出汗 , 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预警信号 。 梦到从高处坠落 , 可能暗示潜在的心脏或附近血管问题 。
总体而言 , 梦境可能有多重原因 , 但持续、特定模式的梦境可能是身体潜在问题的标志 , 值得更深入关注 。
晚上11点睡算不算熬夜?
长久以来 , 晚上11点仿佛是早睡和熬夜的分界线 。 有人觉得过了11点就等于开始了熬夜之旅 。 然而 , 事实上 , 是否在特定的时间点入睡并不是判断健康睡眠的唯一标准 。 人们的生物钟和睡眠自我平衡同样至关重要 。 在医学上 , 对于熬夜的时间界定存在争议 , 但原则上不能违背体内的昼夜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