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凭“鱼跃”乡村振兴添“引擎”

本文转自:驻马店日报
青山绿水凭“鱼跃”乡村振兴添“引擎”
文章图片
鲈鱼养殖带富一方百姓 。
青山绿水凭“鱼跃”乡村振兴添“引擎”】采访人员许静通讯员田春雨文/图
30多个南北走向的网箱漂浮在水面上 , 养殖在网箱内的加州鲈鱼正被打捞出水 , 搬运到停靠在路边的一辆活鱼运输车上……11月18日 , 晴空如洗 , 笔者走进西平县嫘祖镇张店村达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 , 只见员工正干得起劲 , 一派欢喜收获的忙碌景象 。
近年来 , 西平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 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种植、养殖示范主体培育 , 充分利用宜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鲈鱼养殖及现代设施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 促进传统渔业向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升级 , 着力打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 为鲈鱼养殖引注一池“活水” , 为乡村振兴再添“引擎” 。
“发展鲈鱼养殖是贯彻落实河南省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总体工作要求 , 也是拓展乡村振兴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 ”西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 要将鲈鱼养殖和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 , 制定长久发展规划 , 因地制宜发展鲈鱼养殖产业 , 创建特色品牌 , 拓展延伸产业链 , 提高示范辐射带动能力 , 努力促进养殖效益最大化 。
农民增收是硬指标 , 生态环保是绿色底线 。 鲈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效益高等优点 , 加之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刺 , 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 。
该县依托“养殖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四位一体模式 , 通过先进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及水产技术培训 , 全面提升养殖技术科技含量 , 推动鲈鱼养殖产业科学发展 。 目前 , 已覆盖芦庙、出山、杨庄、专探、谭店、宋集、权寨、嫘祖、师灵、柏亭等乡镇(街道) 。
走进河南省生态健康养殖工厂化养殖示范基地——芦庙乡任三楼水库冶炉城村浩泽养殖有限公司 , 只见这座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产苗种繁育与销售、休闲观光垂钓、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渔业科技园区 , 正位于曲径通幽的水湾里 。
“在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信阳农林学院专家指导下 , 这个养殖工厂循环水系统与蔬菜种植相结合 , 达到零污染、零排放 。 ”谈到鲈鱼养殖 ,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工作站专家徐伟民说 , “通过菌藻定向培养与控制 , 力求满足最佳养殖要求 , 创造最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 , 从而实现全年养殖、效益增加的目标 。 ”
在九女山下的浩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笔者看到刚刚顺利通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验收的加州鲈鱼工厂化示范项目 , 露天水塘内肥鱼欢跃 , 室内育苗池里鱼苗畅游 , 渔业发展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 据了解 , 浩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周边鲈鱼养殖区域面积已从2019年的2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 , 辐射西平县域以及南阳、漯河、平顶山等地区 , 带动服务养殖户100多户 , 产值6000多万元 。
“鲈鱼深受市场喜爱 , 销售量也逐年增加 , 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 销路不成问题 。 ”嫘祖镇达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连峰说 ,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 。 他自2018年开始养殖加州鲈鱼 , 帮助周边许多人加入鲈鱼养殖的行列 , 实现了共同致富 , 一起过上了好日子 。
据了解 , 西平县境内水域面积4.83万亩 , 养殖水域面积3万多亩 , 鲈鱼养殖产业发展面积已有3000多亩 , 养殖户122户 , 从业人员380多人 , 走在了全省前列 。 2022年 , 该县已成功申报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 , 并与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 还顺利通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省级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