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始“疝”终,带你一秒懂“疝”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小肠气”“肠漏”……疝气到底是啥?
“疝”始“疝”终 , 带你一秒懂“疝”
“疝”始“疝”终,带你一秒懂“疝”
文章图片
N晚报采访人员施兰通讯员王婷漫画张利昌
医学技术指导: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严国荣
疝气 , 到底是啥?在老百姓眼中 , 疝气就是“小肠气”“肠漏” , 是那个时隐时现的鼓包;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严国荣眼中 , 疝气是一种腹壁缺损 , 也就是腹壁上的一个洞 , “‘小洞不补 , 大洞吃苦’ , 就像衣服破了洞一定要及时修补 , 否则洞越破越大 , 最终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 ”
小到婴儿大到老人
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得“疝”
2个月大的轩宝(化名)早上醒来就精神不佳、又哭又闹 , 刚喝了几口奶就吐 , 奶奶以为孩子只是正常哭闹 , 并没有放在心上 。 傍晚 ,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发觉宝宝异常 , 仔细检查发现轩宝阴囊处鼓起了一个硬硬的包 , 赶紧带着轩宝去医院 , 结果确诊为婴儿疝气 , 随后接受了手术 。
20岁的小王(化名)是一名大学生 , 在一次足球赛中 , 因为奋力抢球来了一个“劈叉” ,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 , 他的腹股沟处反复不适 。 小王很警觉 , 前往医院寻找原因 , 最终确诊为隐匿疝 , 应该是由上次“劈叉”导致腹壁破损 , 虽然表面皮肤没有明显凸起 , 但通过CT检查就能发现 。
102岁的老人疝病发作 , 疝已有苹果大小 , 腹痛厉害 , 情况危急 。 所幸就医及时 , 在精准麻醉的前提下 , 老人通过手术恢复健康;怀孕8个月的刘女士(化名)查出疝气 , 鸽子蛋般大小 , 没有疼痛感 , 目前只能接受保守治疗 , 等到孩子出生后才能接受手术……
“小到婴儿 , 大到老人 , 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疝 。 ”严国荣介绍 , “把人的腹腔想象成一个轮胎 , 外胎是腹壁 , 内胎是肠管 , 如果外胎薄弱或者有破损 , 内胎就会向外凸出 。 ‘疝’就是这样 , 腹腔内容物从腹壁薄弱或缺损处膨出 , 形成一个囊 , 一段肠管或其他腹腔脏器就会进入这个囊 , 形成疝 。 ”
疝既危害健康 , 又影响美观 。 数据显示 , 我国每年有400多万人患有疝 。 “事实上 , 我们每个人的腹壁都有薄弱点 , 年纪越大 , 腹壁强度越弱 , 60岁以上人群疝病明显高发 。 如果人可以活到120岁 , 那么每个人都会得疝 。 ”严国荣介绍 , 疝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腹壁强度显著减弱 , 通常指腹股沟区腹壁筋膜层明显薄弱;二是腹内压力异常增高 , 通常是慢性咳痰、哮喘、打喷嚏、便秘、排尿困难、肝肾功能衰竭继发腹水等异常高腹压因素 。
按照疝发生的部位 , 疝主要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腹壁疝 , 如切口疝、脐疝;另一类是腹股沟疝 , 如斜疝、直疝、股疝等 。 严国荣表示 , 对于疝病 , 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 找专科医院、专业医生 , 避免因误诊影响病情 。
勿以“疝”小而不为
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上周 , 新安国际医院接连收治了两位疝病患者 。 两位患者都是老人 , 患疝多年没有采取积极治疗 , 在上周突发疝气嵌顿 , 也就是小肠卡住回不去 , 导致腹痛难忍 。 最终 , 一位老人因就医及时 , 通过手术保住了小肠 , 另一位老人却因为嵌顿时间过长 , 部分小肠发黑坏死 , 不得不手术切除坏死小肠 , 目前还在治疗中 。
“疝如果不治疗 , 会越胀越大 , 巨大膨出会影响日常生活、有碍美观 , 导致腹痛腹胀 , 而一旦发生嵌顿 , 导致肠梗阻 , 还会危及生命 。 ”严国荣告诉采访人员 , 许多人得了疝气因为觉得不痛不痒就没特别留意 , “在门诊接触到不少男性 , 得了疝气好几年不治疗 , 直到影响走路了才来就医 。 成年人的疝没有自我好转的可能 , 因为成年人的腹壁肌肉强度在逐渐降低 , 加上排便或排尿费力、咳嗽等增加腹腔压力的因素长期存在 , 疝气一般只会越来越大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一旦发生疝气嵌顿是非常危险的 , 疝气嵌顿后 , 肿物可突然增大 , 若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嵌顿部位坏死 , 若继发感染 , 可能危及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