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火晶柿子越来越“火”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临潼火晶柿子越来越“火”
文章图片
红红的火晶柿子已经成为骊山脚下亮丽的独特风景 。
陕西农村报采访人员黄敏文/图
西安市临潼区的火晶柿子红了 。
冬日 , 采访人员漫步在骊山脚下的临潼区代王街道山任村 , 一棵棵盘曲硬朗的柿子树褪去了绿意 , 墨色的枝丫上 , 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满一树 , 为乡村山野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
摘柿子是个技术活 。 忙完农活的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树下 , 有的踮着脚尖一跃而起 , 伸手触到矮处的枝干 , 顺手往下一拉 , 柿子便轻松摘入篮中;有的踩着梯子爬上树 , 用手中的长竹竿轻轻敲打 , 高处的柿子便落了下来 。
“打柿子是有讲究的 。 要打柿子旁边的枝干 , 还不能使太大的劲 , 不然就把柿子打烂了 。 ”在村民陈宗利的记忆里 , 每年柿子红了的时候 , 村里村外的树上硕果累累 , 淡淡的柿香四处弥漫 , 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 “过去光景不好 , 家家户户都盼着柿子熟了换些零花钱 , 也能给娃娃们解解馋 。 现在日子一家比一家过得红火 , 吃穿住行样样都不愁 , 娃娃们不馋柿子了 , 大伙也把摘柿子、打柿子当成一种乐趣 。 ”陈宗利说 。
临潼火晶柿子因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而得名 , 有1300多年的栽植历史 。 每年霜降前后 , 一树树火红的柿子与层林尽染的山色共同绘成骊山脚下一片晚秋胜景 , 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将之记述在纸上 , 相传于口间 , 惦记在心中 。
临潼火晶柿子越来越“火”】承载着千年古韵 , 在古法新艺融合助推下 , 临潼火晶柿子产业常做常新 , 口碑日益精进 , 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 接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十大优质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多项殊荣 。
为了用好这些“通关文牒” , 持续擦亮火晶柿子这块金字招牌 , 近年来 , 临潼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 , 把火晶柿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 。 一方面不断加强技术指导 , 引导种植户扩大种植面积 , 提高果品品质;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延长产业链 , 实现种得出、卖得好 , 并将火晶柿子变成旅游资源 , 让老百姓从这项“甜蜜产业”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
“以前 , 柿子熟了 , 大伙儿都提着篮子到兵马俑、华清池景区门口去卖 , 那时候一斤才一元钱 。 现在我们把柿子摘下来 , 包装好 , 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 一盒不到6斤能卖30多元 , 大家不出门就能挣到钱 。 ”站在柿子树下 , 陈宗利仰着头笑着说 , “在我们这儿 , 柿子树就是‘吉祥树’ 。 采摘的时候 , 树顶上的柿子通常都要留一些 , 老人们说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 叫我说 , 还有一层意思呢 , 就是我们的日子跟这柿子一样 , 一年比一年红火 。 ”
如今 , 临潼火晶柿子种植面积超过2000余亩 , 年产量3000余吨 。 这些柿子不仅不愁卖 , 还成了乡村旅游的亮点 ,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