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峒山家( 二 )


峒山村地域广阔 , 水源丰富 , 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 , 收入比较有限 。 为增加群众收入 , 村党总支、村委会通过调研发现 , 小龙虾具有养殖技术易掌握、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 , 且小龙虾还可为水稻增肥、除草、松土 , 水稻可为小龙虾供饵、遮荫、避害 。 互利共生的循环农业模式 , 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和龙虾的产量、品质 。 目前 , 该村全面推广“稻虾混养” , 现已形成一定规模 。
沿着环村路徒步前行 , 采访人员来到嘉禾特种淡水鱼养殖基地 , 该基地与峒山社区一路之隔 。 在大棚结构的种苗繁育车间 , 已建有41个平均深度1.4米、直径6米的帆布圆池 , “眼下 , 主要以加州鲈鱼、鳜鱼标苗为主 , 工厂化繁育 。 ”湖北嘉禾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覃柒烈边说边抓起一把饲料撒到池中 , 立刻引来小鱼苗“哗哗”抢食 , 并溅起水花一片 。
“目前 , 已有8户养殖户租赁我们的圆池 。 在这里 , 我们提供技术指导 。 ”覃柒烈说 , 公司以繁育标苗为主 , “因为水花(2厘米长的小鱼苗)到养殖户那里的成活率不到10% , 繁育成标苗 , 我们就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 标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 。 ”
近年来 , 峒山村着力培育一大批区域特色产业 , 推动种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 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 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 , 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
如今的峒山 , 万亩湘莲基地、万亩武昌鱼基地、百亩樱花园、十里水杉林、一山多景等一批项目有序推进 , 集民宿、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农业正成为峒山村乡村振兴新亮点 。
“9年来 , 峒山村一步一个台阶 。 2013年人均纯收入16700元 , 2021年达到35900元 , 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2009年的不足5万元 , 提高到去年的280余万元 。 ”伍冬介绍 。
环境变美、生活变好 , 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 , 峒山村全村4290人 , 80%的劳动力返乡在家门口就业 , 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 。
“清廉村居”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此心安处峒山家
文章图片
十里水杉林
11月18日 , 下午5点 , 长港镇峒山村82岁的刘晨东老人来到村里的法治文化广场休憩游玩 , 石刻上雕刻了《民法典》内容 , 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 。
法治文化广场将法治文化元素同广场绿化景观元素相融合 , 将法治文化嵌入自然景观中 , 融为一体 , 相映生辉 , 让群众在散步徜徉、休闲娱乐过程中也能学法 。
峒山村提档升级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 建设山水乡愁博物馆、二月兰广场、法纪文化广场等 , 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廉值” 。
“健全完善村集体经济监管制度 , 做好村级‘三务’的公开公示 , 确保群众知晓 , 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 ”“整理宣传村内家风廉洁故事 , 建立宣传橱窗 , 打造乡村善治示范点……”
11月19日 , 峒山村5名村干部和10名村民代表齐聚一堂 , 召开“诸葛亮会” , 就如何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 各抒己见 , 建言献策 。
峒山村用好用活现有红色资源 , 积极推进“红廉”融合 , 深入挖掘本村革命历史中的清廉故事 , 着力打造以红色廉政文化为主的清廉村居品牌 , 红色文化与清廉文化相互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源动力 。
同时 , 该村统筹整合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 , 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 , 打造一支村居监察队伍 , 让村干部和村中大小事务 , 时时处处都处于群众监督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