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峒山家

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此心安处峒山家】此心安处峒山家
——峒山村让群众站C位打造村居建设新样板
编者按:
初冬时节 , 走进峒山村 , 青白灰三色调的村居建筑与周围山水田园融为一体 , 景观道、观景亭、小游园、彩绘墙 , 无处不透露出幸福美满气息 。
作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点 , 峒山村通过村湾夜话、“板凳会”等方式 , 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 村庄环境在变美 , 村民生活比蜜甜 。
修整“搓板路”村民出行不再难
此心安处峒山家
文章图片
百亩樱花园
“这段路改造好了 , 我们出门售卖农产品更方便了 。 ”11月18日 , 峒四队村民陈双喜谈起湾口正在修建的道路喜上眉梢 , “等农产品卖上好价钱 , 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 ”
峒四队湾口的这条主干道 , 是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 。 因为年久失修 , 部分路段破损严重 , 成了“搓板路” , 上面还有一座危桥 , 村民出行苦不堪言 。 7月的一天夜晚 , 峒山村党总支书记伍冬和村“两委”到新沟二队走访 , 与村民座谈 , 听取大家对民生问题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时 , 大家一致反映此道路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
“这条路曾是村的经济命脉 , 沿线有稻虾基地 。 ”村民陈汉池说 , “搓板路”不仅影响村民出行 , 更影响村里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
“进虾苗、卖虾子都受影响 , 生怕把虾子颠坏了 。 ”养殖户陈三民说 , 每次路过都会小心翼翼“避坑” , 要是能把路修一下就好了 。
“要发展旅游 , 这条路不修不行 。 ”村民陈灿接话 。
深夜回到家 , 伍冬把大伙的意见和建议记下来 , 按轻重缓急排了序 。
第二天 , 伍冬又和村干部们分别到各小队 , 收集道路问题11条 。
修路迫在眉睫 , 怎么修 , 由村民说了算 。 一周后 , 村干部和20多名村民代表聚在村广场文化 , 商议修路问题 。
“光靠村‘两委’几个人是不够的 , 大家都要出工出力 。 ”“没问题 , 算我一个 。 ”“我可以帮忙找挖机 。 ”村民们无拘无束 , 气氛轻松活跃 。
说干就干 。 村干部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 , 村里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 , 党员带头捐款 , 村民和脱贫户投工投劳 。 改造期间 , 附近的村民天天到工地旁走一走 , 看一看 , 打心眼儿高兴 。
“堵心路”摇身一变成了“宽心路” 。 村民们纷纷表示:“改造后的道路让老百姓的交通出行更加安全、方便 , 让车辆出行更畅通 。 ”
举一反三、查漏补缺 。 经过深入摸排和征求村民意见 , 沟渠清淤修复、危桥除险加固也将逐步解决 。
目前 , 共有45公里道路开工修建 。 其中 , 涉及村民出行的湾组道路20公里 , 已建成5公里;涉及农户生产的机耕路25公里 , 已建成5.5公里 。
同时 , 对峒山环山路、四线路、中轴线道路进行刷黑 , 对景观绿化、上山步道进行改造 , 塑造“花园式”村庄 。
“修整一条路 , 疏通一条渠 , 看似是小事 , 但只要涉及到村民的利益 , 就是大事 , 我们要一件一件去做好 。 ”伍冬说 , 办实事、解民忧贵在从细处入手 , 从小事做起 , 积小成为大成 。
发展特色种植农民增收不再愁
初冬的清晨 , 天气有些寒意 , 村民陈开焱披着外套来到稻虾混养基地忙活 , “翻耕灌水 , 做好田间管理 , 来年有个好收成 。 ”
“合作社现有稻田200亩 , 水稻和小龙虾的年产值近40万元 。 ”陈开焱笑眯眯地说 , “比起以往 , 收入翻了几倍 , 大伙干事更有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