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留下了民族融合互助佳话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留下了民族融合互助佳话】“我十四岁来到陶尔庙嘎查 , 今年六十七岁 , 自从二十一岁和牧民们学习骑走马就爱上了这里 , 爱上了骑走马 , 一直到现在 。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陶尔庙嘎查村民边长明说 。
【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留下了民族融合互助佳话
文章图片
陶尔庙嘎查 。 受访者供图
陶尔庙嘎查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中部 , 是全旗较为典型的牧业嘎查 , 下设5个牧业社 , 嘎查总面积482平方公里 , 总人口385户1045人 , 共有蒙、汉、土家等三个民族 , 其中少数民族961人 。 陶尔庙嘎查先后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示范嘎查村、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示范嘎查村 。
早在20世纪60年代 , 陶尔庙嘎查从陕北地区请来一批汉族木匠、铁匠、皮匠等艺人 , 带来了木器、铁器、银器等器具先进加工工艺 , 他们入乡随俗 , 来到陶尔庙嘎查后 , 在经常给牧民修建房屋 , 在做工的时候跟当地牧民学习蒙古语、骑马 , 渐渐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 深深爱上草原深处的这一方水土 , 与当地的农牧民结亲成家立业 , 定居到了这里 , 边长明便是其中一员 。
【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留下了民族融合互助佳话
文章图片
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对标先进考察学习团与南京之情合影留念 。 受访者供图
1968年 , 1087名南京知青带着激情与梦想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 来到了鄂尔多斯 , 其中13名知识青年在陶尔庙嘎查插队落户 , 与当地农牧民同甘共苦、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 作出了卓越贡献 , 彼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 2018年 , 乌审旗举办了南京知青乌审旗插队五十周年联谊活动 , 200余名知青重返旧地寻足迹、看变化、感恩情 , 探“故乡”的乡亲 , 看“故乡”的山水 。
他们的到来 , 不仅给陶尔庙嘎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 更带来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交流与交融 , 带来了陶尔庙嘎查的繁荣与发展 。
如今 , 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中 , 是陶尔庙嘎查一项永恒课题 。
为此 , 陶尔庙嘎查推出创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33”模式 , 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条主线 , 搭建地企合作互助共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社会市域综合治理三类平台 , 实施蒙中医生态养生基地、5兆瓦光伏发电基地、“五畜”文化体验基地三项工程 , 多措并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不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吸引群众、聚拢群众 , 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 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嘎查、乌审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 。
【共绘同心圆 同筑中国梦】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留下了民族融合互助佳话
文章图片
陶尔庙村民和长庆油田工人在村民家和睦交谈 。 受访者供图
一条小板凳、一张矮脚桌、一座颗粒火炉 , 周边围满了前来听讲的农牧民和嘎查“两委”班子成员 。 这是陶尔庙嘎查“同心圆”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场景 , 更是各族人民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一个缩影 。 嘎查通过“围炉夜话”用乡音传播党音 , 铸牢嘎查各族群众广泛交往的思想根基 , 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 2021年以来 , 陶尔庙嘎查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余次 , 组织各类文体娱乐活动17场次 。
除此之外 , 陶尔庙嘎查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 以力借力搭建地企合作互助共建平台促乡村振兴 , 实现了“五结合五促进” , 暨民族团结与党建工作紧密集合促进组织振兴 , 民族团结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产业振兴 , 民族团结与发展民族特色文化紧密结合促进文化振兴 , 民族团结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促进生态振兴 , 民族团结与培养职业农牧民紧密结合促进人才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