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核酸检测频次、风险区划定及解除,最新发文明确!( 二 )


2.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开展“5天居家健康监测” , 期间赋码管理 , 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非必要不外出 。
3.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开展“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 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管理期限自离开高风险区域算起直至满7天 。 流入地排查发现后 , 应立即对外溢人员开展1次核酸检测 , 后续按要求的频次开展;排查发现外溢情况时 , 如溢出人员离开高风险区已超过7天 , 立即完成1次核酸检测后 , 无需进行居家隔离 。
4.对低风险区外溢人员 , 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 , 期间间隔24小时 。
5.对涉疫场所暴露人员 , 在判定后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6.解除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 , 在居家隔离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7.其他需要协查人员 , 按照属地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 排查或协查发现风险人员后 , 立即开展1次核酸检测 。
(五)购药人员检测 。
出现本土疫情后 , 辖区药店应对购买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推送辖区街道(社区)管理 , 及时督促用药者开展核酸检测 , 必要时可先开展1次抗原检测 。
(六)跨区域流动人员检测 。
按照“自愿、免费、即采即走、不限制流动”原则 , 在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省界服务区、港口等地设置核酸采样点 , 面向跨省流动人员提供“落地检”服务 , 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 。
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 。 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可免于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二、区域核酸检测
疫情处置过程中 , 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 , 根据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综合研判 , 根据风险大小 , 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 , 确定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 。 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 , 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 , 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 , 可不开展区域核酸检测 。
(一)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 。
疫情发生后 , 经流调研判 , 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 , 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 , 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 , 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
感染者活动频繁、停留时间长的其他区 , 可基于流调研判 , 划定一定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原则上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 , 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
发生跨区的广泛社区传播疫情时 , 提级指挥 , 由省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决定是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
(二)一般城市 。
疫情发生后 , 经流调研判 , 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 , 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 , 疫情所在市的城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 , 间隔3天再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 , 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