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腾冲市银杏村:
百年银杏树成了乡村振兴“摇钱树”
文章图片
游客在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银杏村欣赏美景
■本报采访人员蔡林燊文·图
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银杏村距市区35千米 , 辖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 , 有农户1105户4097人 , 有天然银杏树4万余株 , 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 , 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村” 。
日前 , 采访人员跟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组来到银杏村 。 这里银杏叶已经变黄 , 前来旅游的游客和参加活动的学生聚集在村里 , 突然间让这个小村显得有一些“拥挤” 。
【百年银杏树成了乡村振兴“摇钱树”】近年来 , 银杏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 , 依托“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画中”的特有美景 ,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 从过去的“路尾巴、电尾巴、水尾巴”摇身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 银杏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典范”“全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云南省省级文明村”“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21年 , 被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 。
“随着村子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 , 游客越来越多 。 我们从2010年开始经营农家乐 , 收入不少 。 ”段青是银杏村清园农家乐的老板娘 , 旅游旺季经营农家乐 , 淡季外出打工 , 每年都有三四万元的稳定经营收入 。 “每年村里的旅游旺季从11月开始 , 总共能持续二十多天 , 我们的农家乐也只在11月至12月营业 , 相当于多增加了一份收入 。 ”段青说 , 她对于农家乐目前的经营状况很满意 , 村里类似她这样的群众还有不少 , 村里的银杏树给他们带来了增收的机会 。
银杏村实施旅游设施配套工程 , 将特色小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 ,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 实施了银杏小巷、盆景园、悬崖酒店、银杏时光隧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 , 硬化村内道路200余条 , 安装污水收集管道4000余米 , 建成AO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厂1座、湿地型污水净化系统3套、户外旅游公厕7座 , 实施民居改造提升384户 , 完成村庄内旅游主线路两侧墙体、卷帘门及商铺改造等 。 通过开发与保护、提升与改造 , 银杏村不断补齐短板 , 守住了传统古村落的“根”与“魂” 。 2020年 , 银杏村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 , 旅游总收入达7050万元 。 如今的银杏村人 , 就连掉落到地上的银杏叶都想把它变废为宝 。 村民们将银杏叶编织成花环 , 按每个5元至10元的价格出售 , 每月能获得3000元左右的收入 。
清园农家乐菜谱上有一道菜叫“白果” , 是来这里用餐的游客必点之物 。 银杏树的果子俗称“白果” , 深受市场青睐 , 产品供不应求 , 价格常年维持在每千克80元以上 。 据统计 , 一株树龄300年左右的银杏树每年所产白果销售收入达上万元 , 银杏村全部银杏树每年产果75吨左右 , 销售额超过600万元 。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 , 银杏村人借势将银杏果做成“白果宴” , 以“白果宴”出名的农家乐户数从2008年的8户发展到2021年的170户 , 并带动周边村寨农户蔬菜、畜禽等农副产品销售 。 其中 , 村里最早开办农家乐的黄刚金户 , 2016年被评为“金牌农家乐” , 一个旅游旺季的纯收入至少在20万元以上 。
银杏村顺应消费升级新变化 , 强化农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 以旅游产业为核心 , 推动“赏银杏叶、品白果宴、购白果礼、住银杏宅”全产业链发展 , 拓展“银杏+”产业发展模式 , 促进景区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 解决季节性制约 , 形成多元化、多领域、多渠道发展的惠民产业链 。 随着乡村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 , 到银杏村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 , 当地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4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17015元 。 短短几年间 , 银杏村已彻底改变了过去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 , 将“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村民变导游”从规划蓝图变成了现实 。 同时 , 带动周边深闺里、刘家寨、荥阳新村等村寨乡村旅游业发展 , 通过“一家富”带动“大家富” , 闯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
- 广西兴业:百年古村因文旅兴旺
- 2岁孩子被烧成了“外星人” 没有眼皮,6年来他只能睁眼睡觉
- 百年油茶助力乡村振兴
- 阿拉斯加胖成了狗熊 这么做阿拉斯加就不会变胖了
- 成吉思汗爱屠城,可这3类人他坚决不杀,其后代遵从几百年
- 道士经过一县城,算出六百年后出天子,朱元璋却仰天长叹
- 越王勾践后裔迁到江苏,七百年来人才辈出
- 只因何进一个错误决定,三国争霸成了亲戚打架,打来打去都是亲家
- 健脾|百年祛湿名方“四神汤”,这样喝一碗,健脾又祛湿!
- 一觉醒来就成了“高血压”?不妨视作健康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