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奇妙的中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还能降血脂血糖、抗菌抗癌

一味奇妙的中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还能降血脂血糖、抗菌抗癌

文章图片

一味奇妙的中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还能降血脂血糖、抗菌抗癌

古代名医用药可谓是十分讲究 , 即便是同一种中药 , 生用和熟用 , 鲜用和干用 , 药效往往不一样 。 比如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中的生姜 , 可以说它的使用场景实在是太多太多 , 然而 , 跟它同出一物的干姜 , 很多人却对它不甚了解 。 但是 , 要说姜这味中药 , 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时候 , 还是以干姜的名称记载的 , 只不过在末尾有一句“生者尤良”的话语 , 而后在《名医别录》里 , 直接让生姜也进入了中药的体系里 。

说到干姜 , 现代的药典和中药学一直认为 , 它的药用部位是姜的干燥根茎 。 但是对于干姜是如何干的 , 却说的很简单 , 把姜采挖后 , 除去泥沙和须根 , 晒干或低温干燥 。 这个意思很明了 , 就是生姜干燥之后就是干姜 。 然而 , 《本草纲目》却不是这么说的 , 其中引用了三个名医的说法 , 第一个是陶弘景 , “水淹三日 , 去皮置流水中六日 , 更刮去皮 , 然后晒干 , 置瓷缸中酿三日乃成”;第二个是苏颂 , “采根于长流水洗过 , 日晒为干姜”;第三个是李时珍 , “干姜以母姜造之” , 且“以白净结实者为良 , 故人呼为白姜 , 又曰均姜” , 并进一步指出 , “凡入药并宜炮用” 。

对于干姜究竟是如何而来 , 是生姜直接干燥 , 还是以母姜炮制 , 还是经过一些炮制流程后干燥而来的 , 亦或者对姜的来源也有选择 , 也逐渐有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 学者玄振玉等提出“药姜”与“菜姜”之分 , 认为北方之姜根茎晒干易瘪而不饱满 , 不宜于加工干姜 , 以食用为主 , 或以生姜入药 , 习称“菜姜”;而南方之姜 , 由于气候炎热、光照充足、生长期长 , 一般于冬至时采收 , 其外观特征为根茎瘦小 , 粉性强 , 辣味浓烈 , 水分较少 , 适合药用 , 习称“药姜”;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干姜的正品应该是产于四川犍为、三衢开化等地的“药姜”之母姜 , 去皮曝晒加工而成 , 而其他品种 , 如北方“菜姜”所制者即可视为伪品[1

现代也有一些干姜的道地产区 , 将“药姜”和“菜姜”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 , 在栽培“药姜”时 , 挖穴浅、培土薄 , 冬至前后采收 , 生长期长; 在栽培“菜姜”时 , 挖穴深、培土厚 , 立秋前后采收 , 生长期较干姜短4个月 。 医者王美芝等认为 , 用作干姜的姜称为药姜 , 尤以四川犍为、沐川产者为佳 , 为道地药材 , 用作生姜的姜称为菜姜;道地的干姜应是四川、贵州等地药姜之母姜的加工品[2
。 对于干姜的品质 , 从历代本草中的记载来看 , “肉厚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是评价干姜质量的重要标准 , 也就是“肉厚饱满、色泽白净、质地坚实”的干姜品质较好[3


对于干姜的药用功效 ,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记载 , 干姜可用于治疗“胸满咳逆上气” , “出汗” , “肠澼下痢”等疾病 , 主要具有“温中止血”“逐风湿痹”等妙用 。 而后在《药性论》中对于干姜的作用 , 又有了很大的突破 , 首先点明干姜可以治“腰肾中疼冷、冷气” , “夜多小便”等病症 , 具有“破血去风 , 通四肢关节 , 开五脏六腑 , 宣诸络脉 , 去风毒冷痹”等功效 。 《药性论》对干姜功效的记载 , 尤其是“通四肢关节 , 开五脏六腑 , 宣诸络脉”的表达 , 可以说将干姜的药用功效带到了一个新高度 。
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对于干姜也是独具慧眼 , 认为干姜“气薄味厚 , 半沉半浮 , 可升可降 , 阳中之阴也” , 并把干姜的功用分为四大点 , 第一个是“通心助阳” , 第二个是“去脏腑沉寒痼冷” , 第三个是“发诸经之寒气” , 第四个是“治感寒腹痛” , 这四大点虽然没有将干姜的作用“尽收眼底” , 但是也将它最闪亮的用途“公之于众” 。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 , 对干姜的用途 , 有一个特殊的提法 , 认为“干姜入肺中利肺气 , 入肾中燥下湿 , 入肝经引血药生血 , 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 , 堪称奇妙 。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 对于干姜的作用 , 在朱丹溪的基础上 , 做了补充 , 认为“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 。 又能去恶养新 , 有‘阳生阴长’之意” , 虽然寥寥数语 , 但却气象万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