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可防控 未病先治提前干预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 , 专家提醒——
心肌梗死可防控未病先治提前干预
心肌梗死可防控  未病先治提前干预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叶祯
数据显示 , 我国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100万人 , 每3名心梗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 , 死亡率超过30% 。
11月20日是第9个“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 今年的主题是“心梗拨打120 , 胸痛中心快救命” 。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 , 我要拨打120”——胸痛是心梗发作的标志性症状 , 急性心梗发生后要立即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 , 争取黄金120分钟”——急性心梗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 , 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当有亲人突发急性心梗 , 你刚好在其身边 , 那么你就是最好的抢救者 。
心肌梗死可防控未病先治提前干预】不良生活方式致心梗趋于年轻化
心肌梗死是指供血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 , 心肌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 , 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 致死致残率高 。
临床数据显示 ,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 且趋于年轻化 。 临床上30多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 时下 , 饮食和生活节奏的改变 , 如熬夜、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久坐、抽烟饮酒等因素 , 是心肌梗死年轻化的“罪魁祸首” 。
冠心病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人群 。 这类人群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 。 此外 , 大量吸烟、酗酒、久坐、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以及精神心理压力大、暴饮暴食、长期吃油腻的外卖食物、摄入过多脂肪等 , 也是心肌梗死“青睐”的人群 。 这些都是当代年轻人常见的坏习惯 。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脑力劳动者 , 因其长期处于过于紧张的精神压力 , 大大增加了急性心梗的发生风险 。 除了这些危险因素 , 在冠心病的基础上发生更加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存在一定诱因 。 常见的诱因包括:冬季寒冷、情绪异常激动、过度劳累、饱餐、用力不当(拎重物或便秘)等 。
胸痛有多种可能正确甄别心梗是关键
并不是所有的胸痛都是心梗 。 心梗和心绞痛均会引起胸痛 , 因此很多人分不清 。 事实上 , 两者是不一样的 。 心绞痛是血管壁长的斑块把血管堵得变窄了 , 而心梗指的是斑块破裂或脱落 , 形成血栓彻底把血管堵死 , 比心绞痛更严重、可致命 。
值得注意的是 , 经常有人混淆心梗和心脏骤停 。 虽然很多时候两者是同时发生的 , 但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 简单来说 , 心梗就是心脏的血液循环出了问题 , 而心脏骤停通常是一种心脏的电路问题 。 如突然倒下或停止活动 , 可能有不规则的、奇怪的喘息声或窒息声 , 还有可能发生肌肉抽搐 。 这个时候患者已经昏迷 , 停止正常呼吸 , 不能被唤醒 , 这是心脏骤停的表现 。
那么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典型症状 , 如何能及早发现?专家指出 ,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前 , 通常有心前区、胸部 , 甚至腹部、咽部发生一种压迫感、紧缩感 , 或者有疼痛感 , 甚至是一种濒死感 。
出现这种症状后 , 持续时间一般超过15分钟、20分钟、30分钟 , 甚至更长 , 患者常伴有大汗、意识不清、全身无力、瘫软等症状 。 急性心肌梗死往往突然发生 , 症状又很严重 。
牢记“两个120”抓住心肌梗死救援黄金期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和急救?牢记“两个120”——出现急性胸痛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黄金时间是120分钟 。 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 , 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CPR(心肺复苏)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