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中医儿科‖常见脾虚的3个类型及处理方法

儿科|中医儿科‖常见脾虚的3个类型及处理方法

一、脾虚生湿:痰湿困脾 , 孩子身体里的这些痰湿 , 反过来又会把脾困住 , 阻碍脾胃的正常运转 。 孩子对食物的运化能力更弱了 , 更容易生痰湿 , 以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主要症状:
1、舌头胖大 , 有锯齿状的边缘;舌苔厚腻、黏腻 , 舌面上有一层水液2.大便总是擦不干净 , 冲水的时候大便黏马桶
3.孩子明明很口渴 , 但是不喜欢喝水
4.食欲不振 , 吃饭没胃口 , 嘴巴里感觉黏黏的甜甜的
5.孩子很容易长湿疹
6.不喜欢运动 , 一运动就觉得累
7.有些孩子形成痰湿体质 , 容易发胖 , 肌肉不结实 。
调理思路是健脾祛湿为主 , 祛臃消导为辅 , 对症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具体用量咨询医师) 。
泡脚的话 , 可以用温胆汤 , 茯苓 , 陈皮 , 法半夏 , 竹茹 , 枳实 , 炙甘草 , 每晚兑温水泡脚 。
二、胃强脾弱
胃强就是胃口大 , 脾弱就是消化吸收营养的能力弱 , 吃下去的东西吸收不了 。 需要注意的是 , 必须同时出足两种表现才是胃强脾弱 , 若单独出现都不符合此症状 。
胃强的表现:
1.胃口好 , 能吃 , 食不知饱
2.舌苔黄腻 , 有明显的口臭
脾弱的表现:
1.光吃不长肉 , 身形消瘦 , 也不长个、脸色黄
2.大便异常 , 大便夹杂有不消化的食物、稀溏、或前干后软
3.容易脾气不好 , 不给吃就撒泼打滚
4.舌苔容易偏厚 , 舌头偏胖
调理思路是健脾胃为主 , 消积食为辅 , 对症中成药:五立壮儿颗粒(一岁以上 , 一次一袋 , 早晚喝) 。
食疗可以喝冬斛白术汤:石斛 , 麦冬 , 菊花 , 枸杞子 , 白术 , 佛手 , 土茯苓 , 陈皮, 猪瘦肉适量 。 一周喝个两三次 。
三、脾虚厌食
脾虚为什么会导致小孩子厌食呢?脾胃是“后天之本” 。 若脾气虚 , 运化功能减退 , 则会影响食物在胃的消化与吸收 , 进而影响食欲 , 产生挑食、厌食、甚至是拒食 。
主要症状:
1.长期食欲不振 , 厌恶进食 , 食量明显少于同龄人
2.整天没有精神 , 玩不了多久就喊累
3.面色少华 , 也就是说脸色偏白不红润 , 皮肤不光滑
4.吃完饭后肚子发胀 , 爱打嗝 , 而且打嗝比较臭
5.也可能出现大便干、便秘的情况
6.舌淡红 , 苔薄白 , 或者薄腻
调理思路就是健脾补虚为主 , 开胃进食为辅 , 对症中成药:小儿健脾开胃合剂(一岁以上 , 一次10毫升 , 一天两次) 。
食疗可以喝莲子山药粥 , 准备莲子 , 山药、粳米 , 将莲子去芯加山药 , 粳米 , 清水煮粥食用 。


【儿科|中医儿科‖常见脾虚的3个类型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