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探新寻异 永不为晚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世彦
中年之路:探新寻异 永不为晚
文章图片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詹姆斯·霍利斯浙江大学出版社
有本书里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正如荣格所断言的:“神经症的暴发不仅仅是偶然的 。 一般来说 , 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 它通常是要求新的心理调整、新的适应的时刻 。 ”这意味着我们的心灵组织了这场危机 , 制造了这种痛苦 , 因为伤害已经造成 , 改变必须发生 。
当我看到这段话时 , 我想便寻找它出自哪本书 。 当我发现原来出自《TheMiddlePassage:FromMiserytoMeaninginMidlife》 , 并且得知这本书没有中文版时 , 我便联系出版社 。 几经努力 , 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出版机构 , 再经过我和小伙伴日夜锤炼 , 翻译、审校、编辑和出版的工作也得以完成 。 现中文版名为《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不知道是我在努力寻找这本书 , 还是这本书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我 。 不可否认 , 我的人生走到了中年 , 且经历了一些痛苦 , 我想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 是不是人人如此 , 我想在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 但换个角度来看 , 这段话潜藏在书中 , 等着被人发现;而这本书又借由这段话伺机而出 , 她在等待和召唤一个有缘人 。
不管怎么说 , 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 。 人到中年 , 必须经历一场转变 。
在成年早期 , 或者说 , 在第一个成年期(12-40岁左右) , 我们的人格不过是对外界的反应的集合 。 我们还不完全了解这个世界 , 我们学习的是身边大人的态度和行为 , 我们被要求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 。 到了第二个成年期 , 我们才有了一点闲暇和空余 , 自我才有了一些力量 , 可以琢磨着“成为我自己” 。
成为我自己 , 这是心灵发展的目标 。 在荣格看来 , 心灵是一个实体 , 有其自身的目标 , 那便是求得圆满 。 对一个人来说 , 便是尽量实现完整性 。 一个前半生依赖性强的人 , 后半生需要学习自力更生 。 一个控制性强的人 , 后半生则需要学会顺其自然 。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心灵就会轻轻敲击我们;如果我们还是毫无意识 , 心灵就会用板砖拍打我们 。
所以说 , 如果我们不是一直保持有意识的状态 , 如果我们不是一直在积极地改变自我 , 在中年时期 , 内在压力的不断累积便会引发一场心灵的危机 。 危机是一种警告 , 危机也是一种召唤 , 召唤我们走向更大的旅程 。 正如作者詹姆斯·霍利斯所说:“我们的心灵组织了这场危机 , 制造了这种痛苦 , 因为伤害已经造成 , 改变必须发生 。 ”
但愿每个人都能经历这场危机 。 除非你一直在经历调整和更新 , 否则 , 心灵就会以危机的形式 , 逼迫你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 , 发展出那些被压抑的人格侧面 , 直到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此生短暂 , 请听从内心的召唤 , 活出圆满的生命 。 正如先贤所说:“若将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 , 它们必能拯救你 。 若不把你内在的东西活出来 , 它们必将毁灭你 。 ”当然 , 这里的“毁灭”不是说让你真的死亡 , 而是说你辜负了自己的生命 , 你没有成为你自己 。
中年之路:探新寻异 永不为晚】听从内心的召唤 , 我邀请几位朋友尝试翻译了这本书 。 作者詹姆斯·霍利斯是荣格派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师、畅销书作家 , 著有多部关于如何度过中年以及后半生的作品 。 在这本书中 , 霍利斯指出 , 中年之路的特征是少了孩童时期的魔幻感 , 多了几分成年人的现实感 。 当我们撤回对权威和美好事物的投射时 , 背叛感、期望落空、空虚感和丧失意义随之而来 , 中年危机也由此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