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冠脉支架集采到期,接续采购将如何开展?

2020年 , 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首次高值医用耗材全国集采 , 产品均价从1.3万元降至700元左右 , 平均降幅高达93% 。 自2021年1月起 , 全国各省份陆续用上了降价后的冠脉支架 , 冠脉支架迈入“千元时代” ,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 。
随着2年的采购周期即将结束 , 近期国家联采办发布公告 , 将于11月29日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满后接续采购 。 冠脉支架集采完成情况如何?本次接续采购如何开展?又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疑问 , 中国医疗保险对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进行了专访 , 解读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将如何开展 。
中国医疗保险:冠脉支架集采落地两年来 , 全国使用情况如何?支架集采对心血管领域有哪些改变?
路云:
作为耗材集采第一单 , 冠脉支架于2021年1月开始执行中选结果 。 2021年1-8月 , 医疗机构共使用中选产品110万个 , 就已完成全年协议采购量 。 在第一个协议期内 , 医疗机构共使用了169万套中选冠脉支架 , 达到全年协议采购量的1.6倍 , 为全国节约费用超179亿元 , 充分发挥集采成效 , 切实降低了群众负担 。
从临床来看 , 集采推动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在短期内快速放量 ,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PCI手术量相比2020年增长超40% 。 作为首个集采产品 , 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 , 冠脉支架费用显著降低 , 患者对PCI手术的可负担性大大提升 , 加速了PCI手术的普及;同时 , 一些以往受限于手术费用总额控制的医院也更有动力去学习与开展PCI手术 。
在心血管领域 , 集采不仅推动了支架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 同时也提升了PCI手术质量、加速了支架产品迭代升级 , 并给予了创新技术发展空间 。 首先 , 在集采前 , 冠脉支架的费用是PCI手术中器械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 占整个手术费用的30%以上 , 集采则优化了PCI手术的成本结构 , 使得耗占比降低 , 人力成本有所提升 , 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 其次 , 此次采购的冠脉支架材质为铬合金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 , 是冠脉支架中使用最广泛、临床认可度最高的一组产品 , 中选支架的铬合金使用率达到了95% , 原占三分之一市场的不锈钢材质基本被迭代 , 加速了支架的技术更新;此外 , PCI手术例数的增加也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发展 , 如血管内超声(IVUS)集采后的使用量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 大大提升了支架置入的效果 , 减少了不良事件的产生 。
专访 | 冠脉支架集采到期,接续采购将如何开展?
文章图片
中国医疗保险:之前的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 在采购协议到期后由各省自行开展接续采购工作 , 而作为耗材第一单 , 本次冠脉支架接续采购为何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展?
路云:
据接续采购文件数据显示 , 本次冠脉支架接续采购共有3696家医疗机构参与报量 , 比上一轮增加了1288家 , 医疗机构共填报支架需求量186.5万个 , 较上一轮集采需求量增加53万个 , 体现出医疗机构对集采政策的高度认同 。 为了保障患者的就医负担不增加 , 本次接续采购将有国家联采办统一组织开展 。 我认为国家统一开展接续采购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节约行政成本
随着地方积极推进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 各地陆续面临着产品接续问题 , 由国家统一组织开展冠脉支架接续工作可以减少各地政府重复劳动 , 提升行政效率 ,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四处投标的成本;
二是加大规模效应
基于“招采合一 , 量价挂钩”的原则 , 由国家组织可以提高采购方的议价权 , 充分体现规模效应 , 增大以量换价的筹码 , 鼓励企业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