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血栓来临,手脚先知!医生提醒:手脚出现3大症状,需警惕血栓( 二 )


借着上面的病例 , 我们今天来仔细聊一聊这不可小觑的“深静脉血栓” 。
一、不可大意 , 小小血栓能要人命!
深静脉血栓 , 是臭名昭著的“健康杀手” 。 据统计 , 每年因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死亡的人数 , 超出乳腺癌、前列腺癌、艾滋病和车祸事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 。
与随时容易导致心梗和脑梗的动脉血栓形成相比 , 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初症状轻微 , 而容易被人忽视 。
而一旦静脉中的血栓松脱 , 便可能随着血液通过肺循环进入肺部 , 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栓塞 。

肺栓塞(PE)发生时 , 血块卡在肺动脉 , 阻塞血液流向肺部的一部分 。 血液凝块通常从腿部开始 , 向上通过心脏的右侧进入肺部
肺栓塞患者可出现呼吸短促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 , 如果未及时诊治 , 容易导致窒息、快速心脏停搏 , 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 。
临床数据显示 , 90%的肺栓塞来源于脱落的深静脉血栓 。
另外 , 患有先心病或房间隔缺损的人群也应注意 。 虽然脱落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不会随血液入脑 , 但由于这类人群的血液循环与常人不同 ,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有可能通过心脏的先天缺损处上达脑部 , 从而导致凶险的脑部栓塞 。
总而言之 , 静脉血管堵塞 , 就好比排水管淤积 , 垃圾和有害物质无法随着循环排出 , 积蓄为患 , 随时可能“暴雷” , 危及生命健康 。
说完了血栓的危害 , 接下来我们介绍血栓形成时的典型症状 , 快来仔细排查 , 你的深静脉 , 是否亟待医生“疏通”?
二、身体出现血栓 , 手脚先知?需警惕3大危险信号
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人体远心端 , 尤其是左下肢 。 这是由人体静脉结构和血液动力学特点决定的 。 因此 , 深静脉血栓形成时 , 往往手脚最先出现异常 。 我们总结了以下主要症状:
一是痛、肿:
患者的患处会突发性肿胀、疼痛 , 按压时痛感明显 , 皮肤张力增高 。 这种疼痛和肿胀具有以下特点:
①活动、按压后加重;
②抬高患肢可以缓解;
③血栓出现在下肢时 , 下肢活动受限 。

详细来说 , 根据血栓形成的深静脉部位 , 肿胀可能相应地出现在脚、踝关节、腘窝、腋窝等 , 多见于小腿后方(小腿肚) 。 如果静脉受阻的部位较高 , 水肿水平也会相应移高 , 累及小腿乃至大腿 。
肢体水肿 , 是由于血栓堵塞后体液持续外渗 。 滞留在组织腔隙内的体液刺激神经炎症反应 , 引发炎性痛和神经痛 。 患者在医院查体时 , 直腿伸踝试验和压迫腓肠试验会引起小腿后方肌肉的剧烈疼痛 。

二是肤色、肤温异常:
由于血栓形成后阻塞血管 , 血流量减少 , 静脉压力增大 , 患者皮肤颜色和肤温明显异于正常组织 , 浅静脉代偿性扩张(静脉蚯蚓状曲张 , 多见于小腿及足背) 。
血栓形成后 , 肤色可能出现“红、紫、白、青”:
一般情况下 , 因为血栓形成后引发了局部淤血和炎症反应 , 患处皮肤发红 , 触摸时温度高于正常组织 。

“股白肿”是妊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并发症 , 发病时股三角区、下肢的腘窝、小腿肚等地方皮肤苍白 。
当血栓形成时间过长 , 下肢静脉几乎全部堵塞 , 肢体末端缺血严重 , 代谢低下 , 周围组织炎症不断发展 , 可出现“股青肿” 。 皮肤青紫出现水泡 , 肤温低 , 足背动脉无法触及 。
三是随着病程发展 , 肢端缺血情况加重 , 引发浅静脉怒张、间歇性跛行、肢体无力等后继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就医 , 血栓堵塞情况会累及其他组织 。 发病7~14天后 , 患肢浅静脉怒张或显露 , 下肢严重缺血时 , 可出现下肢动脉痉挛 ,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心率增快、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