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血栓来临,手脚先知!医生提醒:手脚出现3大症状,需警惕血栓( 三 )


另一方面 , 由于供血不足和疼痛 , 患者的活动耐力降低 , 无法承受长时间劳动 。 行走后肢端沉重发麻、胀痛感加重 , 迫使患者需要停下来休息 , 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再次发作 , 出现间歇性跛行 。

当血栓脱落随血液进入血液循环 , 极有可能发生肺栓塞和脑栓塞 。 进入肺部时 , 患者胸痛、气短、咯血;进入脑部堵塞血管 , 则会令病人出现偏侧无力:在举手饮水、抬腿弯曲等日常动作中 , 发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 难以顺利控制 。
当出现身体不受控制往一边偏向 , 跌扑 , 很有可能是脑栓塞的前兆 。
综上所述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先起病于远心端 , 基本不离开“肿、痛、肤色皮温异常”的基础症状 , 如果任由血栓继续堵塞 , 轻则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 重则引发多种并发症 , 成为“夺命利器” 。
上文中 , 医生替张先生总结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 接下来 , 我们便从这三大病因出发 , 结合临床研究 , 来为大家分析有哪几类人群更容易出现血栓问题 。
三、血栓容易找上哪些人群?
根据临床研究 , 外伤(多见于下肢骨折)手术后的长期卧床患者 , 由于患肢制动、静脉淤滞和早期活动受限 , 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 。
除此之外 , 血栓也容易盯上以下几类人群“下手” 。 如果你不巧属于以下之一 , 建议赶快引起重视 。
一是久坐、久站及久卧的人群
例如长期卧床者、教师、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和司机 , 以及长途中长时间保持双腿屈曲姿势的背包客 。 这些人群由于肢体活动减少 , 血液流速减缓 。 如果摄入水分不足 , 血液粘稠度增高 , 患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便大大增加 。
老烟民也要多加提防 。 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1162718例平均年龄为56岁的女性受试者 , 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 , 研究发现吸烟显著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 。 烟草内的大量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 , 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血液流动和粘稠度 , 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其次是孕期女性
研究表明 , 女性在孕期和分娩后4-6周容易患上深静脉血栓形成 。 这是因为孕妇孕期体内激素水平较高 , 导致血凝块更容易形成 。 同时 , 子宫增大也会增加骨盆和下肢静脉压力 。
【医生|血栓来临,手脚先知!医生提醒:手脚出现3大症状,需警惕血栓】在婴儿出生后 , 妊娠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持续长达六周 。 患有遗传性凝血障碍的人尤其危险 。
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也要警惕血栓找上门来 。 超重人群一是骨盆和腿部静脉的压力增加 , 二来由于日常活动量过少肌肉得不到锻炼 , 患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可能性增加 , 多重因素作用下更容易诱发血栓形成 。
罹患恶性肿瘤、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 ,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 部分疾病及临床用药会导致血液中促凝因子含量 , 也会增加血液凝块的风险 。
心力衰竭患者也要提防深静脉血栓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不佳 , 血栓脱落后的肺栓塞症状明显 , 病情也更凶险 。
最后 , 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个人或家族史 。 那后代也有一定概率患上深静脉血栓形成 。

以上总结了容易招惹血栓的几类人群 , 肯定有人会问:自己本身从事的职业出差多 , 长期坐交通工具难以避免;或者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朋友 , 又该怎么避免患上血栓形成呢?
别急 ,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防治贴士:
四、远离血栓多妙招 , 牢记5点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