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东汉末年 , 群雄纷起 , 诸侯纷争 , 国家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 , 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乱世中 , 却屡屡出现了文学艺术上的几朵奇花 , 前有“建安七子” , 后有“竹林七贤” , 感觉7这个数字在那个时代就像幸运数字一般屡试不爽 。 建安大家都很好理解 , 是根据汉献帝刘协的年号而命名 , 那么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得来的呢?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文章图片
根据南朝宋刘义庆所编纂的《世说新语》中记载 , 竹林七贤的来历是由于七人常在竹林之中豪饮畅谈而来 。 而竹林七贤中的头名 , 便是大名鼎鼎的嵇康 , 不仅因为竹林七贤洒脱不羁的性格在他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 , 更加来源于嵇康的多才多艺 。 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 , 还是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 。 但令人十分不解的是 , 在他40年的生涯中 , 竟然有长达二十年的“木头人”生活 , 就是不笑也不怒 , 这个并非是我胡乱杜撰过来的 , 而是有真凭实据的 , 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 可见史上真有其事 。 难不成嵇康是患了“木讷症”?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嵇康之所以20年不笑不怒的真正原因 。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文章图片
第一点 , 要从嵇康所处的那个特殊的时代开始说起 , 他出生于224年 , 卒于263年 , 正值曹魏政权的中晚期 , 那个时候曹家的天下已经逐渐地落入了司马家的手中 , 在历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专权后 , 曹魏政权最终被司马炎而取代 。 中国历史上也就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朝代——晋朝 , 而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就是身处这样的政权更迭、风云变幻的时代 。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文章图片
第二点 , 说完社会背景 , 接下来就说说嵇康本人的个人背景 。 嵇康出身世家名门 , 从小他就视曹操为自己的偶像 , 更是立志终身效力于曹魏政权 , 为了表彰他的忠贞 , 曹魏皇族还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嫁给了嵇康 , 进一步加固了曹魏政权在嵇康心中的地位 。 所以嵇康本人对于曹魏的忠心那是天地可鉴的 。
第三点 , 结合前面两种原因 ,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 时势不仅可以缔造英雄 , 也会缔造出诸多的墙头草、可鄙之人 。 那个年代 , 掌权之人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固不择手段打压异己 , 而有些文人学士则为了在新朝代中取得名利 , 便一改初衷转身投入新王朝的怀抱 , 种种现象令嵇康既悲痛又无奈 。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文章图片
就是这样的环境下 , 他选择了如同一个木头人一般存活于世 , 不笑不怒 , 究其根本 , 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奈和伤心 。 可能现在我们看到一个人每天不苟言笑会说他装酷、耍帅 , 但身处那个特殊时代的嵇康绝不仅仅为了装酷这么简单 。 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多言必多失 , 即使没有失也会被有心之人制造成失 。 于是他选择了常年隐忍 , 看到喜事不笑 , 看到坏事亦不怒 , 这样掌权的司马氏就对他无可奈何 , 就这样 , 一忍就是二十年 。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20年不笑也不怒,难道真患了“木讷症”?
文章图片
令人可惜的是 , 对曹魏政权忠心如初的嵇康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忍住而让司马氏钻了空子 , 这源于一个人的构陷 , 他就是钟繇之子司隶校尉钟会 , 钟会因为身为魏臣却侍奉司马氏而令嵇康所不齿 , 所以在钟会向嵇康示好时嵇康对其毫不理睬 , 来回反复了几次 , 钟会便怀恨在心 , 趁着嵇康好友获罪的同时将嵇康也构陷入狱 , 司马昭正愁没有惩治嵇康的办法 , 抓住这个关键机会便下令处死了嵇康 , 死时年仅40岁 , 令人扼腕叹息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