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文章图片
程溪金蝉花
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文章图片
程溪金蝉花
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文章图片
当地名小吃爆炒金蝉
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文章图片
村民收购金蝉花后 , 进行晒干
龙海程溪:漫山毛竹林处处蝉花开
文章图片
程溪金蝉的蜕变过程
金蝉花是一种名贵中草药 。 漳州自古盛产金蝉花 , 并以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产的最为出名 , 名扬东南亚一带 。 近些年来 , 龙海区程溪镇奋力发展竹产业 , 漫山遍布毛竹林 , 而在林下发展起来的金蝉花等“金蝉经济”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 拓宽着乡村振兴之路 。
珍品远名扬
蝉花又名金蝉花、虫花、大蝉草菌 , 与冬虫夏草类似 。 每年秋季来临 , 蝉蛹在羽化前被草菌类寄生 , 当温度、土壤适宜时 , 就开始萌发成菌丝体 , 最终 , 虫体被菌丝体完全侵占 , 只剩下一个躯壳 。 次年五六月份 , 菌丝体渐从顶端开花分枝 , 成为蝉花 , 被誉为“最古老的虫草” , 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漳州自古盛产金蝉花等 。 由漳州市方志委编撰的《漳州特产志》记载 , 野生蝉花入药的历史记载比冬虫夏草早800年 , 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传统中药材 , 闻名世界 。 蝉花的品种繁多 , 以闽南漳州盛产的蝉花最为名贵 , 在中药界及东南亚素有“漳州金蝉花”之称 。 所产的蝉体黄碧色 , 全身无细毛 , 双眼金绿色 , 所以称为金蝉 。 中国香港和南洋群岛习惯将漳州地区所产的蝉花、蝉蜕统称为“程溪金蝉” 。 程溪金蝉花 , 主产于龙海程溪 。 蝉拟青霉菌(蝉花)个大、透明 , 以药效佳闻名 。 在海外民间广泛应用 , 并被视为珍品收藏 。
《漳州市志》卫生医药卷记载 , 金蝉衣 , 全形似蝉而中空 , 作俯首弯曲状 , 通体呈透明 , 呈金黄色 , 有光泽 。 用于小儿惊风镇静 。
据《南靖县志》民国版(程溪之前属南靖县管辖)记载:“金蝉花 , 程溪产 , 竹蝉睛红未蜕变前 , 菌类寄生 , 由口中吐出土面开小花 , 曰金蝉花 , 可供药用 , 为程溪镇名贵特产 。 ”
据介绍 , 2014年 , 程溪蝉花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竹林蝉花开
凌晨4时 , 天还未亮 , 龙海区程溪镇塔潭村的村民欧阳荷莲和邻居欧阳日凤就起床了 , 准备好手电筒、柴刀、竹杖、水壶、手套等行头 , 准备上山挖金蝉花 。 骑上摩托车 , 沿着村道往内山行进数公里后 , 就是连片的万亩竹林了 。 这里已停满了许多摩托车 , 看来已有许多村民先到了 。
“山上蚊虫多 , 蚊香是必不可少的 。 ”停好车后 , 马上点燃蚊香并放在铁制的蚊香盒里 , 锁紧 , 只留几个小孔可以飘出烟来 , 然后扣在裤腰带上 , 这是村民进山防蚊的必备神器 。
“他们都在挖金蝉花 , 这个传统历史很悠久了 。 ”塔潭村村支书欧阳志勇说 , 每年的4月初至7月前后是金蝉花开花时节 , 村里人会一大早拿着锄头钻进周边的毛竹林里寻找 。 有村民一天能挖到数百只 , 母的卖5元一只 , 公的卖3元一只 , 多的时候一天有上千元收入 。
程溪镇生态资源良好 , 漫山遍野生长着茂密的毛竹林 , 它们是蝉的生长乐园 。 蝉的幼虫在地下菌化后 , 第二年就嬗变成了金蝉花 , 即蝉拟青霉菌寄生在蝉的幼虫上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 。 它的根是蝉幼虫体 , 花是从单个或是2至3个蝉幼虫头部生长出来的 , 约1寸多长 , 从顶端开花分枝 。 子囊座单个或2至3个成束地从寄主体前端生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