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年古方,10味中药,可调理一切肾功衰退、水液失调的病症

一个千年古方,10味中药,可调理一切肾功衰退、水液失调的病症

文章图片

【一个千年古方,10味中药,可调理一切肾功衰退、水液失调的病症】一个千年古方,10味中药,可调理一切肾功衰退、水液失调的病症

中医自古以来 , 就强调肾的重要性 , 不仅有“生命始生 , 先生两肾”的说法 , 还有“肾为先天之本”的说法 。 还有名医扁鹊 , 更是指出人的肾 , 犹如树的根 , 哪怕“枝叶虽枯槁” , 只要根没有问题 , 必然“一夜春风来” , “根本将自生” 。 然而 , 真正意义上将肾的重要性与理法方药结合起来的 , 还是当属医圣张仲景 , 他在《金匮要略》中传下了“治肾祖方”肾气丸 , 标志着古代中医对于治肾护肾迈开了一大步 。 而后 , 历代医家不仅对肾气丸十分重视 , 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效良方 。

在南宋时期 , 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家 , 名叫严用和 , 他将医圣张仲景的肾气丸 , 改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衍生方 ,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济生肾气丸 , 而另一个方虽然也十分经典 , 但是 , 后世的同名方太多 , 从而掩盖了这个方子 , 它就是十补丸 。 十补丸与济生肾气丸都是在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的 , 只不过济生肾气丸加的是车前子和牛膝 , 而十补丸所加的是鹿茸和五味子 。 由于济生肾气丸有《汤头歌诀续集》的推波助澜 , 被人们广为熟知 , 而作为济生肾气丸的姊妹方十补丸 , 却一度被雪藏 。


对于十补丸这个千年古方来说 , 它的配伍也是很经典的 , 它的药物组成是由十味中药组成的 , 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 据《济生方》所载 , 十补丸全方由“附子(炮 , 去皮脐)、五味子各二两 , 山茱萸(取肉)、山药(锉 , 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 , 酒蒸)、熟地黄(洗 , 酒蒸)、肉桂(去皮 , 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等10味中药组成 , 按照原方制法 , 将这些中药研为细末 , 炼蜜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每次服用七十丸(约相当于现代的6~9克) , 空心时 , 用盐汤或者盐酒送服 。
那么 , 这个十补丸 , 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从方剂的基础功能来看 , 《济生方》所记载的这个十补丸主要具有“益精血、补肾阳”的作用 ,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肾脏虚弱 , 面色黧黑 , 足冷足肿 , 耳鸣耳聋 , 肢体羸瘦 , 足膝软弱 , 腰脊疼痛 , 小便不利等病症 。 十补丸从药用功效上来看 , 与济生肾气丸相比 , 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 济生肾气丸重点是在调控水液、缓解水肿 , 而十补丸重在补益精血、温阳化湿 。 由于十补丸的独特作用 , 因此 , 严用和称之为“但是肾虚之证 , 皆可服之” 。

十补丸虽然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的 , 但是进行化裁之后的十补丸 , 它的配伍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 纵观十补丸 , 全方以鹿茸、附子、肉桂为君药 , 主要起到壮元阳、助气化、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的作用;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为臣药 , 其中熟地黄与怀山药主要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 , 山茱萸、五味子主要起到固精敛气的作用;茯苓、泽泻、牡丹皮为佐药 , 其中茯苓、泽泻温阳利水 , 丹皮活血行滞 。 全方十味中药 , 共同起到温补肾阳、补益精血的作用 , 不仅是“补中寓通”的配伍法则 , 还形成“补阳为主、补阴为辅、行滞为佐”的铁三角 。
十补丸在《金匮》肾气丸中所加的这两味中药 , 也是颇具特色的 。 其中鹿茸是温补肾阳的良药 , 《本草经疏》指出 , 鹿茸“禀纯阳之质 , 含生发之气” , 《本经逢原》称鹿茸“补火助阳 , 生精益髓 , 强筋健骨 , 固精摄便”;其中五味子是固肾涩精的良药 , 《神农本草经》指出 , 五味子“补不足 , 强阴 , 益男子精” , 《本草通玄》指出 , 五味子“固精” 。 十补丸中加入鹿茸和五味子二药 , 一补一固 , 温补之力瞬间大增 。 诚如清代名医张璐所说 , “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 , 名十补丸 , 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