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团队发现“减肥”新靶点!易瘦体质、躺着就瘦能成真?( 二 )


广州日报:目前临床上对于肥胖问题的解决手段是怎样的?团队的发现对于临床又有怎样的意义?
王倩:目前临床上对于肥胖的治疗主要还是通过补充胰岛素 , 因为肥胖容易造成胰岛素耐受 , 从而给胰岛一个错误信息 , 让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萎缩;而我们发现IL-27实际上是可以改善胰岛素耐受的 。 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 对治疗肥胖及很多疾病都有很大意义 , 比如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
并且我们在临床上观察时 , 发现补充胰岛素这件事其实给不少肥胖患者造成了不便和困扰 , 比如胰岛素的补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针剂 , 长期以往 , 许多患者的腹部注射点其实是出现了皮下组织硬化的问题 。 因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 尤其是直接靶向脂肪细胞而有效减重的分子尤为迫切 。 而我们的研究成果便是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力药物 , IL-27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分子 ,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因而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 。
广州日报:如果研究成果得以走向临床 , 肥胖患者是否就不用再频繁地注射胰岛素了?
王倩:对 , 因为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IL-27降低体重和改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真正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够持续稳定地改善胰岛素抵抗 。 目前我们是在研发RNA相关药物 , 看能否以疫苗注射的方式来有效安全地将IL-27细胞因子表现出来 , 比如让糖尿病患者每隔一周或者几周注射一次 , 这也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
暨大团队发现“减肥”新靶点!易瘦体质、躺着就瘦能成真?】尹芝南:不过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 比如到底要在人体上使用多少剂量 , 才能够实现IL-27解决胰岛素耐受的问题;除此之外 , 比如在肥胖过程中是哪个细胞产生IL-27?IL-27在脂肪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其他细胞的作用 , 有没有受到情绪的影响?这些都是团队接下来要做的基础研究 。
广州日报:该项研究也引起其他领域科学家的关注 , 它的学术意义又是怎样的?
王倩:最近确实非常多很多人来找我们 , 我们的研究也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大家对IL-27的认知 。 比如一些生物材料的老师 , 他们正在思考IL-27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新靶点 , 通过用一些纳米晶球包裹着这个蛋白 , 从而让其产生更稳定的效用;还有一些科学家会思考 , 既然IL-27在脂肪细胞有表达 , 那么它在其他组织细胞 , 比如心肌细胞、肝细胞等中 , 是否有类似的表达 , 会发生怎样的机制 。 据我们了解 , 现在已经有人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了 。 另外 , 肥胖在睡眠、阿尔兹海默症甚至是肿瘤方面也有很多意义 , 这样一个分子在其他疾病上是否有影响 , 这不仅是免疫学领域 , 也是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可以去关注的 。
花五年时间验证机制
“不具有IL-27的小鼠胖得更突出”
在研究中 , 尹芝南团队构建多种基因工程小鼠 , 并对小鼠喂食高脂饮食和进行寒冷实验 。 2016年 , 博士生王倩在实验室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多数小鼠同时发胖的情况下 , 不具有IL-27细胞因子的小鼠似乎胖得更加“明显”;与此同时 , 在寒冷实验中 , 不具有IL-27细胞因子的小鼠似乎抗寒能力也更弱 , “牺牲”得更快;随后 , 结合肥胖人群样本 , 尹芝南团队发现这一机制:肥胖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更低 。
2016年 , 团队向《自然》杂志进行了预投稿 , 说明了这一有趣现象 。 《自然》杂志回馈 , 该现象很有趣 , 但是要弄清其中的表型机制 。 为了弄清这一机制 , 王倩等研究员花费了五年时间去不断实验、探讨 , 最终才完成他们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