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税”造富,保健品生意的“红与黑”

作者|胡描编辑|罗丽娟
熬夜吃护肝片、褪黑素 , 抗初老有葡萄籽、胶原蛋白肽、玻尿酸 , 补充维生素 , 钙片、益生菌、维生素C、鱼油等等也少不了……
在当下 , 越来越多的保健品正在占领年轻人的办公桌、梳妆台 , 并作为“第四餐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
据欧睿数据 , 在2021年 ,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289亿元 , 2011-2021年CAGR为9.45% , 预计2026年将达到约5178亿元规模 。
“智商税”造富,保健品生意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也认为 , 千亿保健品市场有望迎疫后新机遇 , 行业方向转好的确定性较强 , 板块具备安全边际和超额收益的空间 。
实际上 , 一直以来 , 这都是一个容易“造富”行业 。 两次登上了福布斯“中国首富”的钟睒睒、巨人网络的创始人史玉柱、哇哈哈创始人宗庆后 , 他们早期的创业经历都离不开保健品 。 而如太阳神背后的怀汉新、汤臣倍健的梁允超等 , 也依靠着卖保健品积累了巨额财富 。
在一级市场上 , 保健品同样受到资本的关注 。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 , 近3年中发生了37起与保健品相关的融资事件 。 投资机构中不乏有红杉资本、真格基金、京新药业、同创伟业等 。
但围绕着行业的争议也并未停歇 。 李锦记旗下的无限极就曾陷入过度营销、虚假宣传的陷阱 。 200亿权健保健品“帝国”的崩塌 , 也让行业笼罩上了一层传销的阴影 。 在当下 , 新品牌们过度营销睡眠焦虑、颜值焦虑 , 也使得行业内外对其征收“智商税”的声讨不绝于耳 。
“造富”与“争议”并行 ,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到底会走向何方?
01占领年轻人的“第四餐”
保健品通常指保健食品 , 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是食品的一个种类 , 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 , 能调节人体的机能 , 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 , 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 ”
其中 , 人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及保健品 , 市面上由其制成的保健食品已不计其数 , 例如参茶、参片等 。 其主流消费群体偏向中老年 。
但就在今年夏天 , 一款玻璃瓶包装 , 装着一整根人参的饮料意外在年轻人圈子中走红 。
这是“硬核颜究所”推出的一款产品 , 官方宣称:开盖8小时、可加温水 , 自由续杯8次 , 售价高达19.9元 。 其功能上 , 主打缓解熬夜黑眼圈 。
“智商税”造富,保健品生意的“红与黑”
文章图片
“一整根人参水”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人参水能否减轻黑眼圈 , 还没有足够的研究可以证明 , 许多购买人参水的消费者 , 也是出于好奇 , 以及心理安慰需求 , 起到的是缓解自己作息不规律后的健康焦虑情绪 。
不止人参水 , 市场上针对人们的焦虑情绪所推出的保健品花样百出 。
在睡眠焦虑上 , 护肝片堪称“始祖” 。
在诸多营销科普中 , 熬夜与饮酒均会增加肝脏负荷 , 而对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而言 , 熬夜与饮酒并不能避免 。 主打保护肝脏的护肝片也因此走红 , 销量攀升 。
在今年年初 , 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 , 3个月中前十大品牌的护肝片销量增长幅度达60%以上 。 在世界杯期间 , 美团数据显示 , 开赛以来 , 护肝片同比上涨134% , 熬夜茶上涨129% 。
《中国科普》对此指出 , 某些打着“护肝”旗号的药物 , 因添加多种成分 , 反而会增加肝的代谢压力 。
市面上缓解睡眠焦虑的另一大“神器”是褪黑素 , 主打解决失眠 , 帮助入睡的功能 。 不少明星、博主都成为了褪黑素的使用者 , 在电视剧《开端》中 , 褪黑素作为能够辅助睡眠的药物 , 也有出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