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时表示 , 当下抗疫已经不再是“躺平”和“清零”之争 , 需要考虑的是应该如何安全地与病毒共存 。
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
文章图片
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近期内地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 , 防控措施叠加优化 , 有人形容称 , 抗疫的拐点已经来临 , 正迈向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 。 对于放开的政策信号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表示 , 虽然病毒一直在演化 , 但人群的整体免疫力也在提高 , 抗疫政策已经不能简单用“躺平”和“清零”之争来形容 , 取得平衡才是关键 。
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
文章图片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
“这并不是简单地说是躺平了 , 什么都不做了 , 或者说就要严控 , 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 , 这里需要有中间的平衡 , 我们要做到跟病毒很安全地共存 。 慢慢地当病毒真的达到有季节性、像普通流感一样的特点 , 我们的生活就完全恢复正常 , 而现在还没有到 。 现在我们要做到和病毒安全地共存 , 这是很关键的 。 ”
目前内地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主要是BF.7 , 而香港流行的病毒株更为多样 , 第五波疫情时主要是BA.2 , 之后是BA.5 , 如今带有高度免疫逃逸特性的BQ.1.1新变异病毒很可能变成当下主要流行的病毒株 。
陈鸿霖说 , 现在病毒变异的趋势的确更像是朝着普通感冒病毒的方向转化 , 然而感染性有多强、对社会影响有多大 , 关键要看病毒能否稳定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
“你可以看到的症状大部分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喉咙疼、一点点发烧 , 大概三四天后 , 病毒基本上就消除了 。 病毒确实是在往普通感冒的方向转化 , 但关键是病毒必须稳定下来 。 如果稳定下来 , 那就是普通感冒的问题;如果没有稳定下来 , 它还有可能往不同方向转化 。 ”
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
文章图片
冬季来临 , 疫情暴发迅猛 。 香港在第五波疫情时也适逢冬季 , 高峰期对医疗系统产生压力 , 陈鸿霖教授建议 , 大部分轻症和无症状患者得知被感染后 , 应该做的不一定是去医院 , 也不一定是去抢购很多不需要买的药物 , 而是应该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应对病毒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
“当然存在一些高危人群 , 有基础疾病的人该看医生就看医生 , 可以用各种方式 , 有远程通过电话辅导的 , 有些地方还可以把药物送到家里 , 这方面政府已经做得很好了 。 所以 , 我想香港确实提供了比较好的经验 , 可以安全地跟病毒共存 。 ”
港大教授陈鸿霖:当下已非“躺平”与“清零”之争,复常要取平衡|凤凰专访
文章图片
香港近期防疫压力巨大 , 12月8日单日新增超过1.4万例本地确诊个案 , 达到超7个月来的新高 。 陈鸿霖教授建议 , 为了防止医疗系统挤兑而产生的问题 , 维持人群的整体抗体水平很有必要 。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鸿霖:
“有些人接种疫苗已经有段时间 , 免疫力比较低了 , 这些人需要再加强 , 可能要打第四针 。 如果第四针打了一段时间 , 再过一两个月 , 可能要考虑打第五针或是混合针 。 ”
作为科研人员 , 陈鸿霖教授说 , 平时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跟踪人群 , 看疫苗的保护性和安全性 , 根据病毒的演化 , 疫苗也要跟着一起演化 , 继续提高疫苗有效性 。
来源:凤凰卫视秦玥香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