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软肋”( 二 )


冯子健说 , 为了慎重起见 , 新的接种方案里增加了几条:比如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烧阶段、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 , 或者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 , 要延缓接种 。
“不能打或者不适合打疫苗的禁忌症极少 , 特别是灭活疫苗 , 非常非常少 , 那是由医生判定的 。 ”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看来 , 世界范围内 , 高龄和有基础病的都被列为优先接种疫苗的人群 。
金冬雁告诉澎湃新闻 , 此前香港也经历过民众对疫苗的不信任 。 “自媒体文章说有人打了疫苗患了白血病或者糖尿病 , 是无稽之谈 。 因为打疫苗的人多了 , 本来就会有一些得病甚至死亡的 , 这是偶合事件 。 ”
为此 , 香港特区政府将接种疫苗和不接种疫苗的人患有糖尿病等的发生率列表公开 , “一下就说明白了” 。
在金冬雁看来 , 现在是改变期 , 首先要做好公民教育和政策宣导 。 “80岁以上老人 , 疫苗接种落实的话 , 死亡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 ”他举例说 , 香港在5月提高疫苗接种率后 , 新冠的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抗原阳性后及时给口服抗病毒药 , 死亡率又可以下降百分之七十六 。
“现在有很多观察 , 打了加强针以后 , 持续12个月 , 仍然有很好的预防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 。 ”冯子健告诉采访人员 , 预防重症也可以在疫情上升阶段 , 缓解医疗机构资源紧张 。
“最脆弱的人”
防疫优化之后 , 周广军感到压力更大了 。
他是河南某地级市的养老院管理者 。 院里住着200多位老人 , 其中80%超过80岁 。 去年当地大力推广疫苗接种 , 院里老人听说免费 , 大部分都愿意 , 高龄老人也不排斥 , 都希望“打完疫苗自由出行” 。
但没成想 , 几乎所有子女都反对——养老院里的老人接种疫苗需要子女签署知情同意书 。 “有的说老人年纪大了没必要接种 , 有的说老人有慢性病不能接种 , 有的担心疫苗不安全 , 不同意接种 。 ”
最终 , 一些老人决定绕开孩子 , 自己去医院接种了疫苗 。 如今 , 养老院里接种疫苗的老人大概有30个 , 按周广军的说法 , 已经在当地算接种率高的养老机构了 。 他自己85岁的奶奶 , 因为高龄 , 并患有心衰和肺水肿 , 也没有接种 。
院内感染就像一把剑悬在周广军头上 。 院里有几个老人喜欢骑着三轮车出门会友 , “一旦感染新冠带回院里 , 后果不堪设想 。 ”此外 , 院里还住着不少失能老人 , 他们生活起居需要护工照料 , 都没有接种过疫苗 。
同样忧心忡忡的还有上海一家养老公司的负责人李扬 。 过去三年 , 他管理的养老院是“零感染” , 老年人的疫苗接种比例也达到了70%-80% 。 最近防疫政策调整后 , 他对那些还没接种的老人很担心 。
这些老人不少是80岁以上且有基础疾病的 , 此前有关部门不建议接种疫苗 , 老人的子女也有顾虑 。 最近 , 李扬接到上级通知 , 要提高院内疫苗接种比例 , 他正在努力跟老人和家属们沟通 。
疫情中的“软肋”
文章图片
截至11月28日 , 60岁以上老人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86.42% , 而80岁以上的全程接种人数仅占80岁以上人口的65.8% 。 资料图
此时 , 家住兰州的甘美还在犹豫是否给母亲接种疫苗 。
她的母亲今年75岁 , 患有糖尿病 , 同时肺部肿瘤已经转移 , 在用靶向药物治疗 。 最近她所在的小区解封后 , 周围几个亲朋好友都“阳”了 。
她想给母亲接种疫苗 , 但不知道能不能接种 。 此前她在朋友圈看到一份医院的科普问答 , 提到恶性肿瘤在稳定期可以接种疫苗 , 如果是病情进展期 , 就不建议接种 , 这让她很纠结 , 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属于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