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软肋”( 三 )


冯子健曾在受访时建议 , 在医疗机构住院的老人 , 应该由医生开具疫苗处方 , 在医院提供接种 , 同时给不便去接种点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 “要告诉公众 , 我们未来一个时期 , 可能感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 抓紧时间接种疫苗 , 获得保护 。 ”
“我们是在与病毒赛跑 , 特别是不打疫苗的人 。 ”金冬雁说 , 怎么能够最快最早把药给到那些要用的人 , 并且不让不需要的人大量囤积 , 也要考验智慧 。
他建议 , 有必要的时候 , 给到老年人一个逆向隔离 , “方舱可以部分改建为安养设施 , 有疫情 , 没打疫苗 , 又没有机会用药的时候 , 用逆向隔离 , 也可以挽救一部分生命 。 ”
相比高龄老人 , 60岁左右的活力老人疫苗接种意愿更高 。 2020年疫情刚开始时 , 周广军的养老院第一次封闭管理 , 院内60岁左右的老人情绪有些激动 , 因为影响了他们出门活动 。 如今养老院封闭或半封闭管理已有三年 。
“他们希望早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 也愿意接种疫苗 。 ”李扬所在的养老公司还管理着一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 为社区里近2万名老人提供日常服务 , 这些老人年龄在60到70岁 , 上个月的疫苗接种率大概在40%左右 。
近期 , 服务中心在逐个给还没有接种的老人打电话 , 鼓励他们去接种疫苗 。 “有人一接到电话就立马去接种了 , 害怕被感染 。 ”老人们白天主要在服务中心活动 , 如今 , 李扬准备了抗原 , 给进出的老人做 , “不敢放松” 。
12月5日 , 周广军也接到上级部门的要求 , 养老院继续封闭式管理 , 他还在等下一步的通知 。
防疫的“毛细血管”
12月以后 , 来周春花的诊所咨询防疫的村民多了起来 , 大多“担心家里的老人孩子顶不住” 。
周春花是河北的一位乡村医生 。 她所在的村庄有400多人 , 过去三年 , 执行严格的防控措施 , 每周两次全村核酸 , “村民们对病毒有恐惧” , 防疫调整后 , 他们对病毒的特性、相关政策都不太了解 。
疫情中的“软肋”
文章图片
周春花与前来咨询如何做好家庭防护的村民沟通 。
周春花说 , 一些人开始囤感冒药 , “原来没有人买 , 诊所就囤一两盒 , 现在总有人问 , 开口就要10盒8盒 , 说要给家里老人囤 。 ”
连花清瘟胶囊卖断了货 。 最近两个月 , 上游供货商把采购价从11元涨到了18元一盒 , 周春花无奈地对村民说 , “实在没有了 , 你们自己放松心情比啥都强” 。
和周春花类似 , 最近在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彭畅也忙碌了不少 。
她对口的片区65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8000人 , 接种率大约在95% 。 近期 , 接种的人数在直线上升 。
在门诊部 , 她常能听到居民们的议论 。 一部分担心防疫优化后 , 自己或老人扛不住;另一部分觉得奥密克戎症状轻到不需要关注 。
她和同事们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奥密克戎的特性是轻症为主 , 老人小孩症状可能明显一些”、“提前备好退烧药和温度计”、“心理上不用过于担心”……
最近社区卫生中心流调组不用再追踪次密接人员轨迹 , 但社区居家隔离居民增加 , 为了应对突发状况 , 医护的力量都转入到了医疗保障 。 12月初 , 彭畅他们成立了应急小组 , 医护人员恢复到两点一线 , 全员待岗状态 。
“有时候半夜也不敢睡太熟 , 怕听不到电话 。 ”虽然还是挺辛苦的 , 但彭畅觉得团队“心理压力小了” 。
从前密接居家要装门磁 , 如今不用装了 , 居民都很欢迎 。 “整套新流程下来 , 居民对我们态度好了很多 , 双方状态都缓和不少 。 ”彭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