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早上七点|通州|患上阿兹海默症的爷爷,迷失在80岁的人生路上

10月11日早上七点 , 刚吃过早饭的杨恩会背起胳膊 , 缓缓走出自家大门 , 身后是正在收拾碗筷的儿子杨金彪和准备上班的孙子杨洋 。 两人都没料到 , 身患阿兹海默症三年 , 期间已走失十余次的老爷子会再次不辞而别 。 而这次全家都没有预期到的出走 , 以及后续耗时四天三夜的寻找 , 仅仅是这个四世同堂家庭在长期对抗阿兹海默症苦旅中的缩影之一 。
四天三夜后的一个傍晚 , 在马驹桥一处工地深处的破草丛里 , 55岁的儿子杨金彪一下车 , 就看到父亲蜷伏在草丛一角 , 灰头土脸 , 满身是泥 , 像一匹瘦削的老马 , 鼻子上有一处已经结痂的伤口 , 整个人仿佛缩小了一圈 。
30岁的孙子杨洋则看到爷爷冲着大家伙儿憨笑 , 有些惊讶和不知所措 , 嘴里嗫嚅有词 , 额上和面部的好几条皱纹仿佛干涸的水沟 , 弯弯曲曲汇集到鱼尾处 , 汲取着眼神里最后几丝混浊的光芒 。
恰逢降温天 , 父子两人都想象不出 , 这几丝残烛般的微光是如何坚持四天三夜的 。 都说老马识途 , 但蹒跚在记忆荒原中的杨恩会 , 不仅很难再找到回家的方向 , 同时也在平凡趟过了80年的人生路上迷失了 。
像一座屏蔽信号的孤岛
杨洋一家住在通州次渠 , 平时家中来客少 , 爷爷杨恩会的床就摆在客厅 , 四世同堂的家庭 , 客厅是出入最频繁的 , 杨恩会的起居随时都有人留意 。
父亲杨金彪现在睡的比猫还轻 , 这是三年前才逐渐养成的习惯 。 虽然住在西侧厢房 , 但只要客厅里有任何动静 , 杨金彪都会本能地醒过来 , 竖起耳朵 , 一一排除那些“陌生的声音” 。
当父亲谈论自己睡眠情况时 , 恰逢上午十点出头儿 。 爷爷杨恩会不紧不慢地叠好被褥后 , 猫在床边的木质沙发上 , 翘起二郎腿 , 眯着眼津津有味地听着 , 仿佛一切与己无关 。 但他没留意到 , 儿子的吐槽对象正是自己:“爷爷昨晚凌晨五点才合眼 , 客厅的灯一直没关 , 父亲不知道他在鼓捣什么 , 也跟着一夜没睡好 。 ”杨洋说 。

10月11日早上七点|通州|患上阿兹海默症的爷爷,迷失在80岁的人生路上
文章图片
爷爷杨恩会(后)父亲杨金彪(前)
“问他在做什么也不说 , 谁也熬不过他 。 ”杨洋无奈地表示 , 爷爷的作息最近有些紊乱 , 白天睡的多 , 晚上特精神 , 大家都分析不出背后的原因 。
这股精神头令全家都有些陌生 , 在杨金彪眼中 , 杨恩会是一个非常平淡的人 , 独生子的标签在当年本来就是个例 , 不爱与人交流、疏于家庭责任的杨恩会逐渐成为他口中“自私的人” 。 杨金彪一直认为 , 相比父亲沉闷又孤僻的性格 , 母亲更像一家之主 。
“爷爷年轻时是村干部 , 具体负责什么工作父亲也记不太清楚了 , 只记得每年干农活时都很难看到他的身影 , 甚至家里盖房时都不知所踪 。 ”杨洋曾听过父亲些许抱怨:一切都是他和奶奶亲自上手 , 爷爷大多不闻不问 , 以至于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逃避这些事儿 。
“没有 。 ”面对采访 , 杨金彪半开玩笑道:“从来没有父爱如山的感觉 。 ”
最开始是老忘事儿 , 杨洋回忆 , 父亲在厨房忙里忙外的当儿 , 嘱咐爷爷去客厅放好餐桌 , 可当自己端着烫手的盘子小步快跑到客厅时 , 却发现爷爷傻傻地站在一旁 , 忘了该做什么 。
“怎么不放桌子?”父亲问 。
爷爷默不作声 , 似乎自己也没反应过来 。
那是大约三年前 , 从那天开始 , 父亲便开始密切关注爷爷的一举一动 , 但一个人神经的退化比想象中来的要快很多:爷爷原本平淡如水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 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上 , 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也会突然翻脸 。 “他以前可不这样 , 以前什么事儿都与他无关 。 ”杨金彪说 。 在杨洋看来 , 爷爷的沉默寡言也顺势成了一件棘手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