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网民给连花清瘟“纠错”?揭秘“误解”背后的玄机

胃镜|网民给连花清瘟“纠错”?揭秘“误解”背后的玄机

文章图片


近日随着优化疫情防控20条的出台和冬季流感、感冒等疾病的流行 , 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和颗粒均销售紧俏 , “万众瞩目”下民众也对连花清瘟品牌及说明书里的“错别字”特别关注 , “连花”应为“莲花”?“症”应为“证”?
对此 , 业内权威人士进行了详细解惑 , 而这些解释背后其实也体现了连花清瘟的竞争优势 。

“连”和“证”背后的玄机

首先是关于连花清瘟品名的争议 , 是否应为“莲花”清瘟?因为在民众观念中 , “莲花”为常用词 , 而“连花”则组词较为“怪异” 。
难道是有错别字?非也 。 要了解其中“玄机” , 还得从连花清瘟所从属的药品类别——中成药的常用命名方法说起 。
据悉 , 连花清瘟是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杏石甘汤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银翘散的基础上 , 汲取明代吴又可治疫病用大黄经验 , 同时配伍藿香芳香化湿护脾胃 , 调节免疫固正气的红景天而成 。 具体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薄荷脑、广藿香、大黄、红景天、甘草十三味中药组成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崔红生介绍 , 连花清瘟的命名是根据中成药命名规则 , 即“两个主药的简称+功能+剂型”而来 。 其中 , “连”指连翘 , “花”指金银花 , 这是该药组方中的两个主要成分 。 该药具有清瘟解毒 , 宣肺泄热的功效 , 主要剂型为胶囊和颗粒 。, 因此得名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
另一个质疑出现在适应证介绍上 , 连花清瘟包装盒和说明书显示 ,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 , 有人质疑此处“证”是否应为“症”?
对此 , 崔红生主任解释 , 中医学里面的“证”和“症”有着不同的内涵 。 症即症状 , 是人体对疾病反应的外在表现 , 也是对身体不适的主观感受 , 如发热 , 头疼 , 咳嗽 , 乏力等 。 证即是指证候 , 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对疾病某一阶段病因病机的一种概括描述 , 如脾胃虚弱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等 。

【胃镜|网民给连花清瘟“纠错”?揭秘“误解”背后的玄机】“每一个证候里面都会包括很多个症状 , 证候比症状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 中医在辨治过程中在判断出了疾病的证候特点之后 , 才能做出精准的治疗 , 而不是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崔红生说 ,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 只有了解它 , 才能领会它的智慧 , 从这一点上来讲 , 中医药文化传播势在必行”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对“证”“症”有一节作了专门介绍 。 该书作者认为:“症”是指症状 , 只作为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解释;“证”是指证候 , 是从若干复杂症状(包括脉象、舌象等)中 , 经过分析、综合、归纳而得出的证据 。
大家可以看到连花清瘟功能主治介绍一栏 , 紧随“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后的是“症见:发热或高热 , 恶寒……”
连花清瘟在包装盒和说明书中“证”和“症”紧紧相随 , 对两字的区分有着严格认知 。
连花清瘟被“纠错”背后的实力
全民为连花清瘟“纠错”发酵后 , 权威人士的答疑 , 也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药的普及贡献了一份力量 。 而全民“纠错”背后其实折射出连花清瘟知名度的大幅提升 , 该产品已经“家喻户晓” , 也因此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