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过程中钱币的使用及其意义分析( 二 )


文章图片
将丧葬用币握在手中的情况也是渊源久远 , 在二里冈上层时已经有了握贝的习俗,握贝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 , 前面也提到商代晚期墓葬中将海贝置于墓主左右手中的情况很普遍 , 如安阳殷墟出2枚至十余枚贝的墓中都有在手中和口内、脚部一起分别放置的情况 , 除海贝外 , 还有握一些骨贝的 , 如河南安阳大司空村20余座商晚期墓皆是死者左右手各拿骨贝一枚 。 西周时期的手中握贝的情况依旧比较普遍 , 在此不举例说明 。 详见附表一 。 春秋战国时期在手中握贝的现象几乎不见 , 这与口内含贝在此时期趋于消失的情况是同步的 。
进入秦汉时期 , 虽没有诸如商及西周时期那样普遍口含钱币的习俗 , 但是手中握铜钱随葬的普遍程度却与手中握贝的现象相似 , 从西汉一直到东汉时期都有较多发现 。 如在洛阳烧沟汉墓、长安汉墓、鲁中南地区汉墓、萧县汉墓等墓葬中均有墓主于一手中或双手中握钱的现象 , 数量从一枚、数枚到上百枚不等 , 有些用絹、布包裹再握于手中 , 出土时仍可见“布纹”痕迹 。
商周秦汉时期握贝与握钱的做法与“握手”存在相似之处 , 并且一些在握于手中的铜钱外 , 裹以织物的情况与文献记载“握”为织物包裹丝绵类似 。 尽管握的对象不管贝或铜钱 , 均与古籍记载及楚墓中“握”的形式有所差别 。
但是商代至西周时期握贝、秦汉时期握钱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 并且多见于一般的中小型墓葬中 ,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究其原因 , 可能握贝与握钱为“握手”的一种简化的、简单的形式 。 至于汉代手中设置“玉握”的墓葬 , 其级别与等级都较高 , 与一般中小型墓葬中流行手中握钱有所差异 。
丧葬过程中钱币的使用及其意义分析
文章图片
手中握贝或铜钱的使用既相对独立 , 可以在一个墓葬中单独存在 , 又常与其他形式的丧葬用币使用共存 , 如商周时期还有口含及置于身体其他位置的情况 , 秦汉时期也往往还同时有置于人体周围的情形 。
将丧葬用币置于人体周围的情况渊源很早 , 广泛见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晚期的墓葬中 , 但至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情况有所减少 , 而秦汉时期又有大量铜钱随葬在墓主人的身体周围 。 从商代晚期一直到东汉晚期 , 这种置于身体周围的丧葬用币在种类及数量上以行用钱占绝大部分 , 还有少量仿贝及其他仿币 。
身体周围出土的大多数海贝及仿贝在作人体装饰的同时 , 也还具有财富的价值或是财富的象征 , 而有一些串在腰部的海贝 , 可能主要是死者生前随身携带的财富 , 类似于将铜钱放置钱囊内后系在腰间或成串系在腰间;至于海贝在墓主身体周围某处成堆放置的 , 则明显是作为财富随葬的 。 充当财富或财富象征意义 。
比较明显的是金属货币 , 它们出现在人体周围或棺内时 , 极少使用它来作装饰,而主要是财富的代表了;少量陶泥质、铜质仿币也在棺内随葬 , 性质也比较明显 , 是作为冥币随葬的 , 是财富的象征 。
丧葬过程中钱币的使用及其意义分析
文章图片
入葬过程中钱币的使用及意义
除了在装殓过程中有钱币随葬之外 , 在入葬的过程中钱币的使用也是钱币随葬的主要形式之一 , 并且从商代到西周、直至东汉 , 入葬过程中钱币随葬的形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 在这一丧葬仪程中 , 钱币的使用皆是在棺外的部分 , 根据具体出土位置及作用的不同 , 可以分为用作器物装饰与棺外散置、成堆放置及盛入容器等情况 。
用作器物装饰 , 主要是针对可以作为装饰品的海贝及仿贝来说的 , 考古材料表明进入商代晚期以后 , 海贝己经具备了货币的职能(见第二章海贝的流行时代介绍) , 但同时其充当装饰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 除了用作人体的装饰之外 , 它们还可以作为其他器物的饰件 。 出土时往往与其他器物共存 , 或成系组合在一起 , 或有规律地摆放 , 主要有用作车马饰、用作棺饰及随葬器物装饰等三种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