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小环境连着大社会

饮食|小环境连着大社会

文章图片

饮食|小环境连着大社会


雾蒙蒙的天空笼罩着整个城市 , 似乎比上午更甚 , 仿佛要把所有的魑魅魍魉吞噬 。

早晨起来 , 身体感觉并不比昨天要好 , 感觉比昨天有些加重 。 今天是出现症状的第二天 , 浑身酸痛、喉咙不适 , 精神不振 。 因是居家期间 , 也就不用着急赶时间上班 , 早饭之后但按照网上流传的方法——喝水 。 边喝水边阅读巴金的《寒夜》 。
刚开始阅读似乎感觉整个情节波澜不惊 , 并未吸引我的好奇 , 无非是抗战期间一个普通的职员由上海迁到重庆后所经历的底层生活 。 但在读到第九节时 , 在阅读中慢慢地将自己的情绪置入到故事情况之中 。 其中关于天气与环境和公司人员就餐时议论的描写特别让我联想到了时下的朦胧天气 。

“天永远是阴的 , 时而下小雨 , 时而雨停 。 可是马路始终没有全干过 。 有时路上布满泥浆 , 非常滑脚 , 人走在上面 , 很不容易站稳 。 人行道上也是泥泞的 。 半个月很快过去了 , 汪文宣某一天上午去公司办公 , 刚走到十字路口就跌了一跤 , 把左边膝盖皮擦破一块 , 他忍住痛 , 一歪一拐地走到公司门口 。 还没有到办公时间 。 钟老坐在办公桌前 , 两眼望着路上行人 , 看见他进来 , 但问:“你怎么啦 , 跌了跤吗?”
……
钟老又发牢骚地说:“日本人打下了桂林、柳州 , 来势凶啊 。 听说总经理有过表示要是敌人进了搬贵州 , 就把公司搬到兰州去 , 他已经打电报到兰州找房子了 。 要是真的搬兰州的话 , 什么都完了 。 我们这般人还不是只好滚蛋!”
……
饭桌上同事们激动地谈论着桂、柳的失陷 , 和敌人的动向 。 他埋着头吃饭 , 不参加讨论 , 也不倾听他们谈论 。 他觉得浑身发冷 , 疑心是“摆子”发作了 。 他放下碗离开饭桌 , 钟老望见他 , 便走过来说:“你不舒服罢?你脸色很难看 , 下半天不要办公了 。 回家去睡个午觉也好 。 ”
关于这一节 , 主要是主人公汪文宣因与妻子曾树生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 , 住在同事家中不想回来 。 在汪文宣一次与同学喝醉之后 , 不经意间遇到了妻子曾树生 , 妻子送他回家并留了下来 , 从此汪文宣精神状态有所好转 。 但因日军侵略 , 大半个中国相继失守 , 所有的人都在逃离做着各种准备 , 也就存在着千人千思想的想法 。
读到这里 , 我忽然联想到这不正是与当下疫情防控期间社会上的反应一样吗?原来封控的时候 , 有人为了躲避封控 , 不惜驱车千里从一地转到另一地 , 就像《寒夜》中的主人公及其公司老板一样 。 现在不封控了 , 算是自由出入了 , 还有人说闲话 , 误导网民 , 说什么“政府不管了 , 以后自己扛着吧”“抗疫三年 , 原来就是个流感(言外之意 , 三年抗疫白忙活了)”等等 。 如果细加分析 , 在网上发布这样议论的并不是普通的网民 , 大都带有一定的背景 , 再加上一些没脑子的普通网民跟风使劲 。 我想 , 如果你是一位像汪文宣这样的小市民 , 那就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抗疫措施 , 别整天无事生非、闲得蛋疼 , 因为没有比中国政府更在乎普通百姓生命健康的了 。
再看如今 , 为了一盒连花清瘟竟然炒到了128元 , 翻了几番 , 现在药店都一盒难求 , 抗原试剂盒也是供不应求 , 另外 , N95口罩也出现了需求急增现象 。 这些都是在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与新十条之后出现的现象 , 有病没病有备无患 , 有的甚至大量囤积想发国难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