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患者血压极低无法打麻醉,外科医生默默把患者拉走了

|手术室内患者血压极低无法打麻醉,外科医生默默把患者拉走了

文章图片

|手术室内患者血压极低无法打麻醉,外科医生默默把患者拉走了

文章图片


叮铃铃、叮铃铃…… , 麻醉值班电话骤然响起 。 电话上显示 , 是普外科打来的 。
这天 , 负责值班的是曹医生 。 本以为又是一台阑尾炎什么的 , 但这次他估计错了 。 这一次 , 是一个皮下囊肿切除 。

【|手术室内患者血压极低无法打麻醉,外科医生默默把患者拉走了】听到是一个囊肿 , 曹医生的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如果是阑尾炎啥的 , 妥妥的急诊 , 也就算了 。 可是 , 你一个皮下囊肿着什么急?大半夜的 , 万一出什么事 , 喊人都没有几个 。
然而 , 他的这番愤怒只能留在心里 。
由于外科能拉来患者 , 院长一直都只重视外科 。 至于麻醉科 , 表面上说你还行、很重要 。 但在重要事件上 , 尤其是奖金分配的时候 , 就能看出重视谁了 。
心里想:就一个皮下囊肿 , 一会儿就做完了 。
带着这种阿Q精神 , 曹医生走进了术间 , 进行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
不一会儿 , 外科医生随同患者一起来到了手术室 。
看着有点儿迷糊的患者 , 他在想:切一个囊肿 , 外科医生也给注射术前针了?
令他不解的是 , 外科医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

随着第一次血压值被测出来 , 曹医生想到了很多可能 。 其中 , 高度怀疑的 , 就是感染性休克 。 因为 , 这个皮下囊肿实在太大了!足足有鸭蛋那么大!而且 , 红肿很厉害 , 随时都可能破溃!
看到曹医生很关注这个囊肿 , 外科医生还在那里说:一会儿就结束 , 少给点儿药就行 。
听到这话 , 曹医生积累的怒气几乎就要喷发出来 。 幸好 , 理智战胜了冲动 。
平复了一下心情 , 他再次按下血压计 。 并且 , 仔细观察了一下监护仪上血氧波形的灌注情况 。 之后 , 再次翻看薄得可怜的病历 。
当看到白细胞3万多、并且已经是前一天的化验结果之后 , 他更加坚定的认为是感染性休克了 。 而且 , 心里怒气值噌噌往上蹿 。
他怒的是 , 早干嘛去了?非要等到患者这么严重了才来切?!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 , 外科医生似乎有理有据的争辩道:如果切开早了 , 脓腔尚未形成 , 效果不一定好 。 只有脓腔形成了 , 病灶范围更清晰 , 才好切除 。

此话一出 , 曹医生也不想和他争辩了:没功夫研究他的奇异理论 , 当务之急是要稳住患者血压 。 否则 , 这个岁数、这个血压 , 随时都会有危险 。
看着患者红通通的、即将要破溃的臀部 , 曹医生在思考如何既能保证安全又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不一会 , 曹医生已经在心里制订了一套方案 。
这时 , 外科医生的上级医师打来电话 , 问手术开始没有 。
这里和大家透露一下内幕:主刀一般都是在关键时候出场的 。 至于切开、缝皮这类基础工作 , 都是年轻医生干的 。
很显然 , 按照时间来计算 , 这台手术应该已经开始了 。
可当上级医师听到麻醉还未开始、理由是患者血压很低的时候 , 几乎都没有犹豫的暂停了手术 。
可见 , 麻醉科都在犹豫的事 , 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底气往上冲的 。 虽然平时总是淡化麻醉科的功劳 , 但他们还是能感知到是麻醉科一次又一次把患者拉回来、也避免了他们惹上麻烦 。

随后 , 患者送回病房 。
按照外科上级医师指示 , 患者回病房观察 。 如果生命体征有所改善 , 就局麻下切开引流 。 待患者状态进一步好转 , 再择期手术切除坏死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