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C | PD-L1阳性可预测早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较差生存

EJC | PD-L1阳性可预测早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较差生存
文章图片
本研究结果强调:PD-L1≥1%是切除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总生存率较差的独立预测因子;无论EGFR状态如何 , PD-L1≥1%与较差的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TP53突变在PD-L1≥1%的EGFR突变NSCLC中更为常见;PD-L1应该是EGFR突变NSCLC辅助治疗试验的分层因子 。
研究背景
在奥希替尼(osimertinib)和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辅助治疗获得里程碑式批准后 , 早期切除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 这两项获批在缺乏成熟总生存期(OS)数据的情况下仅基于无病生存期(DFS)获益 。 涉及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辅助治疗的试验也是值得期待的 , 如在PEARLS/KEYNOTE-091中的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 。 尽管阿替利珠单抗已被广泛批准用于PD-L1阳性II-IIIA期NSCLC(包括EGFR突变NSCLC) , 但DFS获益主要表现在PD-L1蛋白表达≥50%的亚组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IMpower010研究的EGFR突变亚组中 , 当PD-L1蛋白表达为0%的患者被纳入分析时 , 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未观察到DFS获益 。 PEARLS/KEYNOTE-091的初步亚组分析表明 , EGFR突变患者可能受益于帕博利珠单抗辅助治疗 , 尽管PD-L1状态的数据尚未报道 。
之前的研究表明 , 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患者在不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情况下 , 5年无病生存率为37% , 这突出了风险分层的重要性 。 多项研究表明 , PD-L1阳性与晚期NSCLC的生存率较低相关 , 尽管在早期患者中这一点较少得到证实 。 一项包含40项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 , PD-L1表达与早期NSCLC的较短OS相关 , 但EGFR突变NSCLC的特异性预后和与DFS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 一项包含13项研究的小型meta分析发现 , PD-L1表达增加对亚洲人群是一个不利的预后因素 , 但对非亚洲人群则不是 。 考虑到IMpower010和PEARLS/KEYNOTE-091中的患者都没有接受过奥希替尼辅助治疗 , PD-L1状态在EGFR突变NSCLC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 特别是在ADAURA研究过后 。
研究者试图确定早期切除的EGFR突变NSCLC(EGFR-M+)患者队列中PD-L1评分的预后价值 , 这些患者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之前有成熟的随访数据 , 使用EGFR野生型NSCLC(EGFR-wt)患者作为比较队列 。 在探索性分析中 , 研究者分析了EGFR突变NSCLC患者中与PD-L1评分相关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 。
研究方法
在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 , 在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一个多学科三级癌症中心)被诊断为AJCC7IA-IIIA期NSCLC的患者被纳入该研究 , 且这些患者接受了治疗意图的手术和有可评估的EGFR和PD-L1状态 。 通过Cobas、Sanger测序和/或下一代测序前瞻性检测EGFR变异 , 包括Ex19del、L858R和其他不常见的EGFR突变 。 Ex19del或L858R突变合并另一EGFR共突变的患者分别被相应的归类为Ex19del或L858R 。 根据机构实践 , 采用SP263免疫组化方法评估PD-L1肿瘤比例评分 。 排除标准包括诊断时的转移性疾病、混合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和EGFR或PD-L1状态未知 。 随访时间为从确诊到死亡或最后一次随访日期 。 数据分析的截止日期是2022年2月4日 。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年的DFS和5年的OS 。 DFS定义为从诊断到疾病复发或死亡(以先发生者为准)的时间 , 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对未复发的存活患者进行了筛查 。 OS定义为从最初诊断到死亡日期的时间 , 在最后一次随访日期对存活患者进行了筛查 。
研究结果
1、EGFR突变vsEGFR野生型的特征:
总共筛查了1490名患者 , 其中455名患者符合分析的纳入标准(267例EGFR-M+和188例EGFR-wt) 。 约83.5%(380/455)的患者在诊断时进行了分期PET-CT扫描 。 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65岁(范围为33-86) , EGFR-M+和EGFR-wt之间的分期分布相似 。 IA期占42.4%(195/455) , IB期占23.1%(105/455) , IIA期占10.8%(49/455) , IIB期占5.1%(23/455) , IIIA期占18.7%(85/455) 。 与EGFR-M+组相比 , EGFR-wt组的男性(69.1%vs.40.4% , p<0.001)、非华裔(18.1%vs.9.7% , p=0.049)和当前或曾经吸烟者(60.6%vs.20.6% , p<0.001)明显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