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感染如何判断?真的不能只看炎性指标……( 二 )


二、近年开始临床应用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1、降钙素原(PCT):
PCT在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2~3 h)即可升高 , 感染后12~24 h达到高峰 , PCT浓度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感染消失后恢复正常 。 因此对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抗感染疗效、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①对全身与局部感染的诊断价值:PCT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判断脓毒症的重要工具 。 当PCT浓度升至2~10 μg/L时 , 很可能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 , 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碍的风险;当PCT浓度超过10 μg/L时 , 高度提示为严重细菌性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 , 并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 , 具有高度死亡风险 。②PCT在局灶性细菌感染中往往正常或轻度升高 。 当PCT浓度在0.05~0.50 μg/L时 , 患者无或仅有轻度全身炎症反应 , 可能为局部炎症或局部感染;当PCT浓度在0.5~2.0 μg/L时 , 提示中度全身炎症反应 , 可能存在感染 , 也可能为严重创伤、大型手术、心源性休克等所致 。③对判定脓毒症预后及决定抗感染疗程的意义:动态监测PCT有助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 脓毒症患者24 h后循环中PCT水平可降低50% 。 PCT降低的程度和存活率升高正相关 , PCT水平持续增高或居高不下者提示预后不良 。④除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外 , PCT也可用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⑤PCT对鉴别发热患者的病因及病原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⑥PCT的检测结果可受到某些药物的干扰:如OKT3、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L)等 , 这些药物可引起内源性细胞因子的急剧改变而导致PCT增高;其他一些药物如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肝素和呋塞米等 , 只有在大于常规治疗剂量时才有可能引起PCT的增高 。 常见可以影响CRP、末梢血白细胞等炎症指标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药物 , 并不会引起PCT浓度的变化 。PCT是目前临床常用且参考意义较大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 , 但仅用PCT来鉴别感染与否并不可靠 。 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重症细菌感染的诊断 , 也可根据其动态变化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并指导抗菌药物治疗的启动及停用 。2、IL-6: 鉴别感染与非感染的特异性不如PCT和CRP 。3、肺炎链球菌尿抗原: 可作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辅助诊断 。 既往发生过肺炎链球菌感染者可能出现假阳性 , 因此不适用于复发病例的检测 , 也较难区分现症与既往感染 。4、SAA 而近几年 , 一个新的炎症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 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也备受关注 。 SAA在炎症发生时 , 会迅速升高至1000倍 , 被证实可作为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有用的炎症指标和预后指标 , 并且在预测早发型败血症有比CRP总体更好的诊断准确性 。PCT+SAA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优势互补: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存在非特异性 , 这就要求临床对败血症的诊断应该寻找一个灵敏度、特异度都更高的方法 。 PCT作为一个严重细菌性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 而SAA具备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高敏感度 , 联合PCT+SAA这两个不同指标的检测 , 不仅可以提高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而且能提高早期诊断的水平 , 帮助临床更好、更及时的诊断 。舒铭等的研究对3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进行PCT、SAA等临床检测项目的表达水平检测 , 不管是PCT还是SAA , 都比对照组的浓度要显著升高 。 正常生理状态下PCT的血浆浓度很低 , 当发生新生儿败血症时 , PCT在甲状腺外组织大量分泌 , 而SAA属于急性期蛋白 , 当人体存在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时快速升高 , 认为PCT和SAA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时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 关于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 尤其是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 建议联合PCT+SAA检测 , 取长补短 , 相辅相成 , 为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5、嗜肺军团菌尿抗原: 军团菌感染患者的尿液中可排出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及抗胰蛋白酶活性的抗原 , 其在尿液中的浓度是血清中的30~100倍 。 尿抗原可在发病1 d内即被检测到 , 大约可在体内持续存在至有效抗菌治疗的数日或数周后 。 因此 , 可通过测定尿抗原来实现军团菌感染的快速、早期诊断 。尿抗原检测法的缺点在于目前仅限于诊断LP1型军团菌 , 有文献报道在用来检测其他菌种及血清型时其敏感度可下降至29%~31% , 可能会导致漏诊 。 此外 , 部分患者抗原转阴时间过长 , 不能确定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