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株百年内江天冬的独白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黄晓庆
大家好 , 我是一株内江天冬 , 也有人唤我天门冬 , 反正不管叫什么 , 都撼动不了我作为“道地药材”的高贵身份 。 而且 , 我和其他同类还有些不一样 , 因为啊 , 我已经活了上百年 , 资质、阅历、功效自然是那些后起之秀不可比拟的 。
听,一株百年内江天冬的独白
文章图片
你是不是对我有点好奇啦?想不想听听我的故事?别急别急 , 且听我慢慢道来 。
我出生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凤天村的一片山林中 , 对 , 就是你们常说的“野生药材” , 接受过阳光雨露的滋润 , 也经历过风吹霜打的考验 , 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我的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
时间的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 , 我也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 我遇见了第一代主人李爷爷 , 他将我连根带叶一同挖回了家 , 移植到他家门前 。 在李爷爷的照料下 , 我的藤蔓沿着旁边的树木不断攀升 , 块根在地下舒展生长 , 势头甚至盖过了隔壁那棵万年青树 。
主人很疼惜我 , 每次想我的时候 , 只挖出极少部分块根用来炖汤 。 我本来就可以分株繁殖 , 所以 , 取用一点完全不影响我的生长 。 我的块根一般有手指头那么大 , 颜色偏黄白 , 有点半透明 , 吃起来味甘微苦 。
你没看错 , 我既可药用 , 也可食用 。 这可不是瞎编的 , 有史料文献和权威检测机构表明 , 我们内江天冬一族 , 富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强骨髓、抗肿瘤、抗氧化、美容养颜等功效 , 而且内江天冬可食用的记载历史也有180年 , 天冬煲汤、熬制天冬膏、酿天冬酒、天冬蜜饯都广受欢迎 。
听,一株百年内江天冬的独白
文章图片
过了一百多年 , 时间来到了2022年 , 李爷爷早已去世 , 他的孙子李开贵 , 小时候最喜欢扯我的藤蔓玩 , 现在都已经70岁了 。 有一天 , 有人来我们家普查天冬野生资源 , 发现了我的存在 。
听,一株百年内江天冬的独白】我这才知道 , 原来我在东兴区这么受欢迎 , 这里正在大力发展天冬产业 , 我的同类遍布全区各个乡镇 。 为了更好地对我进行保护和研究 , 科研人员决定将我移栽到市农业科学院天冬资源圃 。 3月23日 , 4名壮汉来为我搬家 , 他们从上午11点挖到下午两点多 , 才将我完整地挖出 , 又费了很大力气把我抬出来 。
经过体检 , 我的直径达到了1.3米 , 块根距地面达0.65米以上 , 带土重量超过300斤 , 块根长15-30cm , 最长可达35cm , 块根粗17-24mm 。 从外观形态来看 , 我已经达到了一级标准 , 具有极高的产量和质量等级 。
搬家后 , 我理所当然地住上了“小别墅” , 房屋用大理石堆砌 , 周边花团锦簇 , 门楣上方悬挂着“百年天冬” 。 隔壁天冬种质资源圃的小邻居还有些眼红 , 谁让我是科研院所发现的迄今为止生长年限最长的一株天冬 。
经进一步鉴定 , 明确我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 , 意味着我是纯正的中华道地药材 。 我的发现丰富了内江天冬基因库 , 证明了内江适宜天冬生长 , 有种植和食用天冬的悠久历史 , 是内江作为天冬的道地产区的关键证据之一 , 而且为内江天冬资源保护、基源鉴定、品种选育、有效成分测定及产品开发提供了宝贵材料 , 对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好了 , 故事讲完了 。 如果你还没听够 , 欢迎来到内江市东兴区 , 这里还有很多与天冬有关的故事正在发生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