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文章图片
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文章图片
铜川耀州 , 新区北望 , 有一岭岭高低错落的绿云卧着 , 那里面就藏着一座温暖的村庄——野狐坡 , 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
传说 , 很久很久以前 , 那儿是一片荒野之地 , 杂草丛生 , 飞禽走兽 , 人烟罕至 。 有一狐子 , 在那里修行多年 , 最终修成正果 , 得道成仙 , 遂自立为王 , 带领一窝小狐子逍遥度日 。 狐子称王 , 建立都城 , 即王都,便是一沟之邻的王堵村 。 小儿子驻扎的地方叫小王咀 , 派了七员大将镇守王都 , 便是七保村 。 一日狐王心情愉悦 , 在南边上中下三个地方撒欢取乐 , 咯咛了三下 , 就有了上咯咛(上高埝) , 中咯咛(中高埝) , 下咯咛(下高埝)……如此说来 , 周边村庄的名字 , 与狐子有关者甚多 。 以后此地渐渐有人居住,人多成群也成了村 , 起名便叫“野狐坡” 。 其实真正的渊源 , 大都无从考证 。 这个传说虽没有用美丽蛊惑人 , 但其中的妙趣还挺吸引人 。 据村里年长者述说坡岭上曾真有狐子出没 , 至少说明这个名字不是信口开河 , 随口杜撰 。 这个曾经贫穷、落后、单薄 , 西塬上最大的村庄 , 是我生命的底色 , 它给予我的美好并非浓墨重彩描绘而成 , 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记 , 但它深藏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 它与生命同在 , 一旦触动它的密码 , 它便如潮水般涌来……
记忆之一龙爪槐
凡是在村子上过学的 , 毋庸置疑 , 记忆最深刻的一定是学校的那棵龙爪槐了 。
那时我们把去上学称为“上庙上” , 是因为学校是由一座庙院改建成的 。 还记得学校中间有一间大厦房 , 廊檐古朴 , 青砖厚重 , 那就是古庙留下来的遗迹 。 传说庙前曾聚有一汪清水 , 后来一妇人在此洗了孩子的尿布 , 一夜之间 , 那汪清水踪迹全无 。 想必是亵渎了神灵 , 神灵以示惩罚 。 从此 , 故乡人人只能靠天吃水 。 家门口的场畔 , 曾有一口深深的水窖 , 晨光熹微 , 前来汲水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 以至于门前路面总是湿漉漉的 。 学校院子里一棵古槐 , 经考证已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了 。 它也是靠天滋养 , 仿佛汲取了天地精华 , 年年枝叶葳蕤 , 极其繁茂 。 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树身如盘曲的蛟龙 , 纠结的枝干向两边蜿蜒成两个如伞的巨大树冠 。 夏日里 , 垂下的枝条柔软轻盈 , 几乎触到地面 。 翠绿的羽状复叶密密匝匝缀满枝头 , 阴翳蔽日 , 就像天然的绿帘 。 冬天 , 繁叶落尽 , 它赤裸的褐色枝干犹如桀骜不驯巨龙的锐爪 , 蓄势待发 , 每一节树枝都透出满满的豪气和霸气 。 每年春天 , 我们看着它将米白的小花开满一树 , 淡淡的花香笼罩了整个校园 。 最欢喜的是夏天 , 课间 , 我们都喜欢聚在龙爪槐下 , 它为我们遮挡了外面暴烈的阳光 , 即便是下了雨 , 树下也是干的 。 跳动的身影穿梭其中 , 几多的欢笑便在树的周围蔓延开来……
对这棵树 , 我们大都心存敬畏 , 大人们说这是一棵成精了的树 , 单是看那独特苍古的树身 , 就绝不寻常 。 我们也一直觉得 , 它里面就藏着一条龙 , 龙乃祥瑞之物 , 意念里便觉着它能祈护桑梓 , 福泽乡邻 , 保一隅之地风调雨顺 , 佑四方百姓安居乐业 。
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文章图片
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文章图片
铜川新区北面,那个叫野狐坡的村子
文章图片
记忆之二涝池
涝池 , 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大不很深四边坡度平缓的蓄水池 。 在那个年代 , 是人们洗衣服、牲畜饮水、孩子们玩水的地方 。 吃过早饭 , 男人们上地去了 , 妇人们便搜寻了大人碎娃的脏衣裤 , 裹了头巾 , 一边夹一盆衣服 , 一手滴溜一棒槌 , 拖着鼻涕的孩子抱着洗衣板或洗衣石 , 屁颠屁颠地蹒跚其后 。 寻合适的地方 , 找石头瓦块垫瓷实 , 山丹丹洗衣粉的香味就在水面上氤氲开来 。 手上使着劲 , 嘴也不闲着 , 有高喉咙大嗓子的 , 也有软语温言的 , 凑巧今见了就相约哪天去赶集 , 扯几尺绒布 , 做鞋面 , 或撕几尺花花 , 做罩衫 。 期间谁家泥坯房换成一砖到顶了;谁加嫁女陪了多少条“腿”了;谁加娃满月晒了几筛子婄纺了;谁家老了人“家祭”的孝子队伍长得看不到尾了;邻里的纠纷、妯娌的和睦、婆媳的矛盾、娃娃的淘气、日子的红火与窘迫、男人的懒惰与勤快……反正乱七八糟 , 东拉西扯 , 想哪说哪 。 嘻嘻哈哈 , 叽叽喳喳 , 惹得一池的水也欢喜起圈圈涟漪 。 涝池就是一个大舞台 。 也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 。 三言两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 七嘴八舌的柴米油盐酱醋和茶 。 说了 , 散了 , 心里也就舒畅了 。 完了该干啥还干啥 , 炊烟一年四季在屋顶上空袅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