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出来的年味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熏出来的年味
文章图片
黄平安
在陕南农村 , 浓浓的年味是烟火熏出来的 。
熏出来的年味】过去 , 冬季一入九 , 农家就开始制作腊味 。 走进农家 , 你会看到火塘上方熏制着腊肉、腊肠、豆腐干、血粑等腊味 , 院子里四处飘荡着腊味的醇香 。
腊肉 , 可谓是腊味中的“头牌” 。 那时 , 家家户户冬季都要宰杀年猪 , 然后制成腊肉 。 将大片猪肉分解成几斤重的小块 , 把食盐、花椒、辣椒粉等调味料按一定比例拌匀 , 均匀地涂抹在肉的表面 , 再放入容器腌制 。 一周左右 , 将肉取出 , 悬挂在火塘上方 。 过去 , 冬季大多烧柴火取暖 , 熏肉和取暖成了一举两得的事 。 一般情况下 , 肉要熏制一个月左右 。 腊肉可谓是“百搭” , 很多菜都能与它搭配 。 它可炒 , 鲜香软糯;可炖 , 汤鲜肉烂;可蒸 , 入口即化 。 腊肉风味独特 , 香味浓郁 ,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 , 它能长期存放 。 因此 , 腊肉深受人们喜爱 , 是犒劳家人、款待亲朋、馈赠亲友的上品之一 。
腊肠 , 又叫香肠 。 农家宰杀年猪后 , 将猪小肠洗净待用 。 把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肉剁碎 , 加上自己喜爱的调料拌匀 。 自制漏斗 , 下端插入小肠 , 沿漏斗把肉馅一点点灌入小肠 , 长约20厘米时 , 把肠内肉馅挤紧 , 用细绳捆扎 , 再用针在肠衣表面扎些小孔 , 排出空气 , 使香肠更加饱满充实 。 灌好的香肠一节一节连在一起 , 挂在火塘上方 , 熏制半月左右即可食用 , 或蒸或煮二十分钟即可 。 切开煮好的香肠 , 肥瘦相间 , 颜色鲜亮 , 香气扑鼻 , 香醇可口 , 回味悠长 。 可即切即吃 , 也可摆盘上桌 , 下饭佐酒都不错 , 男女老幼都喜欢 。
血粑也是农家必做的腊味之一 。 血粑 , 有些地方叫它血馍馍、血豆干、血豆腐干 。 农家杀年猪时 , 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些血粑 。 将适量的猪血趁热倒入豆腐泥中搅拌均匀 , 加入适量的五花肉丁、食盐、生姜等调味料 。 把调制好的原料用双手或小碗等模具团成大小均匀、饱满结实的圆球 , 放入镂空透气的竹筛 , 挂在火塘上方 , 让它通风和受热 。 半个月左右 , 原来淡粉色的外表逐渐被烟火熏烤成了黑色 , 体积也慢慢缩小 , 摸起来硬硬的 , 这个时候 , 就可以享用了 。 将其洗净煮熟 , 趁热切开 , 颜色嫩红鲜艳 , 香气四溢 , 有豆香 , 有肉香 , 和各种调料碰撞出来的复合香味 , 使人垂涎欲滴 。 此时 , 无须煎炒 , 切片即食 , 鲜香可口 , 回味悠长 。 当然 , 大多数时候它是切片上席 , 成为一道主菜出现的 , 既有嚼头 , 又有回味;既能下饭 , 又能佐酒 , 深受人们喜爱 。 每到冬天 , 陕南人无论身在何处 , 都要吃上一口味美鲜香的血粑 , 好像只有这样 , 才能平定馋虫 , 慰藉乡愁 。
各种各样的腊味备好了 , 新年也近了 , 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也到了 。 家家户户都要推出一桌大餐 , 鸡鸭鱼肉样样齐备 , 精心准备的腊味也会隆重登场 。 一家人品味着醇香的腊味 , 年味仿佛更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