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养生重养阳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大雪养生重养阳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陈晶
大雪至 , 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 天气也开启了寒冷模式 。 随着气温下降 , 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 因此 , 此时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 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 。
温润护阳防冬病
“大雪时节 , 气温下降 , 寒冷刺激机体 , 此时养生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 。 人的头颈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这几个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 应重点加强防护 。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主任医师成杰辉提醒 , 仲冬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 , 因此身体偏虚或有上述病史的人群尤应注意御寒保暖 。
成杰辉解释 , 头为“诸阳之会” 。 头部靠近心脏 , 血流量大 , 向外散发热量也多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气温15℃时 , 头部散失热量占人体散失总热量的30% , 气温越低 , 比例越大 。 头部受寒人体热量散失更多 , 阳气受损明显 , 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耳痛、鼻塞、流涕等风寒上犯、清窍受邪症状;胸背部受寒易致胸阳闭阻、心脉不通 , 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腹部受寒 , 寒邪直中肠胃 , 易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双足受寒易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 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
防寒保暖强体质
“‘养藏’乃冬日起居的主旋律 。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强调 , ‘冬三月 , 此谓闭藏 , 水冰地坼 , 无扰乎阳 , 早卧晚起 , 必待阳光’ 。 故此时应当比夏日较早入睡 , 最迟不可晚于子时(晚上11点)睡觉 。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嬿钊介绍 , 如果早上有条件可待天空发白而起 , 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 但所谓“晚起” , 并非指毫无节制睡到早上八九点甚至正午后方起 。 还应根据气候和环境变化适时添减衣服 , 以免衣着过少 , 外感风寒 , 损伤阳气;衣着过多 , 腠理打开 , 阳不得藏 。 同时 , 要多晒太阳以壮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
“冬天是阳气潜藏、养精蓄锐的季节 , 大雪节气运动养生应做到动静结合 。 ”林嬿钊说 , 古籍有言“冬时天地气闭 , 血气伏藏 , 人不可劳作汗出 , 发泄阳气” , 因此 , 不能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 。 此时“动” , 是说不可做过于激烈、大汗淋漓的运动 , 而是以强度适中、微微汗出为佳 , 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 。 “静”多指行“坐功” , 每天清晨双腿盘坐 , 头转向左方 , 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 , 手心朝上 , 两臂随后缓缓落下 , 头转向正前方 , 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 , 动作相同 , 左右相反 , 左右各做15次 。 然后上下齿相叩36次 , 漱津3次 , 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 , 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 。 一呼一吸为一息 , 如此36息而止 。
“此时还可配合足部按摩以固阳根 。 ”成杰辉说 , 双足乃是全身阴精阳气的最终汇集点 , 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双足 , 共计60多个穴位 。 现代足部反射学认为 , 人体所有器官组织在足底存在立体分布的缩影反射区 , 对足部进行适当的按摩 , 可调整内脏功能 , 促进身体健康 。 民间更有“人老先老脚 , 养生先养脚”之说 , 中医认为 , 人之先天根于肾 , 足底的涌泉穴为肾经起始穴位 , 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 , 每次按摩30下~50下 , 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 , 可起到降虚火、滋肾水、镇静安神的作用 。 需要注意的是 , 足部按摩宜找准敏感点 , 讲究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 按摩力度因人而异 , 并以能耐受为度 。 如能配合沐足 , 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