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黄墓村:红心火龙果 映红好日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初冬的黄墓村 , 草木渐黄 , 田里的晚稻正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 , 颗粒归仓 。
和这些景象不同 , 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黄墓村的一处连栋大棚里 , 却是绿意盎然 。 眼下 , 挂满枝条的火龙果正进入采摘期 , 张雷和村民们穿行田垄间 , 摘果、装袋 , 忙碌不停 。
今年41岁的张雷 , 谈及和火龙果的交情 , 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 2019年 , 黄墓村利用扶贫专项资金 , 在牛皮塘村民组建起了2600平米大小的连栋温室大棚 , 谁料起初的承租户迟迟没有动静 , 大棚一直处于赋闲状态 , 空荡荡的大棚 , 让张雷看了干着急 , 心里也跟着空落落的 。
南陵县黄墓村:红心火龙果 映红好日子
文章图片
大棚里 , 一个个玫红色的火龙果挂满枝条 。 人民网汪瑞华摄
在和家人合计之后 , 通过转租 , 张雷以每年42000元的租金租下了大棚 , 成了“棚主” 。
“当时我是村里头的第七批扶贫选派干部 , 看过土地撂荒的 , 还没见过大棚撂荒的 。 ”张雷回忆道 , 作为扶贫工作队成员 , 总得带头给村民打个样 。
大棚租下来了 , 种什么?怎么种?其实在动意之前 , 张雷心里就有了底 。
“种植火龙果 。 ”通过外出考察新型农业 , 张雷认为 , 依托温室大棚和现代科技 , 种植热带水果并非难以实现 。 他坚信 , 好的苗种、好的技术 , 加上好的管理 , 同样能种出红彤彤的火龙果 。
南陵县黄墓村:红心火龙果 映红好日子
文章图片
张雷在大棚采摘火龙果 。 黄墓村村委会供图
就这样 , 张雷但凡有时间就扑在大棚里 。 培土、施肥、植苗、浇灌……本就在农村长大的他 , 干起瓜果种植 , 更是得心应手 。
今年5月17日 , 4亩多地的火龙果迎来第一次花期 , 紧接着两个月不到的时间 , 第一批火龙果开始挂果 。
但万事开头难 , 本想着来个开门红 , 可是持续的高温天 , 给张雷打了个了措手不及 。 “花期大棚温度过高 , 相当于给果子打了催熟剂 , 个头小、口感差 , 当季几乎没有收成 。 ”
经历了头一茬的失败之后 , 张雷也从中收获了经验:“除了土壤达标之外 , 控温也十分关键 , 夏季气温过高要及时通风 , 冬季气温过低要及时保温 。 ”
在种植中学习 , 在学习中总结 , 在不断地摸索之后 , 张雷的大棚火龙果在9月份再次迎来盛花期 , 并于11月成功挂果 。
“吃一堑长一智 , 这次挂果之后和头茬相比是天壤之别 , 不仅出果率高 , 而且个头大且饱满 。 ”话语里 , 张雷的丰收喜悦溢满脸庞 , “目前最大的果子接近1公斤 , 大部分都超过1.2斤 , 从采摘到现在 , 已经收上来了2000多斤火龙果 。 ”
“起初也考虑过种植草莓和葡萄 , 但是在当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 十里八乡已经有不少种植户 。 ”出于对市场的敏感 , 张雷这才瞄上了火龙果 , “只要种出来 , 就肯定不愁销 。 ”
南陵县黄墓村:红心火龙果 映红好日子
文章图片
大棚里 , 一个个玫红色的火龙果挂满枝条 。 人民网汪瑞华摄
除了看好火龙果的市场之外 , 另一个重要原因 , 是因为火龙果的挂果时间长 , 正常年份 , 每年可开花结果6到10次 , 谢花后40天果实成熟 , 采摘能一直持续到12月 , 大半年时间都可以吃上新鲜火龙果 。
张雷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年下来能采摘3000斤左右 , 按照当前10元/斤的均价 , 亩产效益就是30000元 , 4亩地年产值就有12万 。 前期租棚、买苗、施肥等成本总计16万元 , 一年半就能回本 。 ”